第20部分(第1/4 頁)
這趟鏢是大同府的“仁義鏢局”保的。仁義鏢局可算得上是西北一帶數一數二的大鏢局,生意遍及西北各府,總鏢頭“仁心義膽”李仁義不僅有一身好武功,更有廣交武林豪傑、江湖好漢的本領。
所以“仁義鏢局”的招牌硬,名氣大,聲譽好,走到哪裡都能吃得開。
只有呂梁十八寨的強盜頭子潘造化不怎麼買李仁義的面子。潘造化一旦決定要“做一票”,那怕這一票是他親爹押的,他也照做不誤。
然而潘造化很小心很謹慎。他已得知,押送這趟紅鏢的除了“仁心義膽”李仁義和仁義鏢局的四名最負盛名的鏢師。
二十四名強悍精明的趟子手外,還有被重金聘來的六位“高人。”
不是“高人”,請了來當然沒用。要命的是,潘造化只曉得他們肯定是“高人”,而對他們的身份地位、武功家數一與不清楚。
他們都有很樸實的名字,他們的衣著也很普通,神情也都老實得很。
潘造化吃不透這六個人,可又必須做這一票,於是潘造化就在事先做了極其周密的安排。他給每一名護衛都備了三個一流高手,準備來一個“十面埋伏”。
為了安全穩妥起見,他把伏擊的時間定在黃昏,而將伏擊的地點定在崞山南、蘆板寨北的一片亂石叢中,從這裡,他們可以看見鏢車,而鏢局的人卻無法發現他們。
潘造化已打聽確實,鏢車必經這條路。
天色已黃昏,潛伏在石堆裡的潘造化和他的於下們都聽見了北面遠遠響起的喊鏢聲——“仁——心——義——膽——鏢——行——西——北——”
“——武——維——揚——……”
生意來了。
潘造化安安穩穩地坐在一塊巨石後面的草堆上,閉目養神。
他的護衛們都已完全明瞭該如何下手,用不著他再費心佈置,而且他也希望今天無需他親自動手。
他只要督戰、指揮就行了。
他很快聽見了不遠處的呼喝廝殺聲,他的第一路埋伏已經發動了。
可轉眼間,廝殺聲消失,他聽見了他的手下們已遠逸的狂笑聲。
一觸即退,不求全功,這就是他制定的擾敵策略。
這策略看來的確夠高明,他已聽出鏢局裡有兩個人受了傷。
接著又是第二路、第三路……
九路埋伏的土匪,每一股都很精幹強悍,擅長突然襲擊,擅長虛張聲勢,擅於利用地形掩殺和後退。
流動性和戰鬥力都很強的土匪很顯然已完全控制了局面。他們閃電般的偷襲、詭異的殺法和一接即走的戰術,使鏢局的人馬傷亡慘重,心驚肉跳,每行一步,都會付出血的代價。
潘造化幾乎已能肯定他這一票又做成了,而且做得肯定會非常漂亮。也許再過片刻,鏢局方面就會全軍覆滅,那就用不著他這一路埋伏了。
他也帶了三個人,三個人都是超卓的殺手,殺起人來毫不留情。
潘造化聽見自己的一名手下正輕手輕腳往自己這邊跑,聲音壓得很低:
“老大,他們快不行了。”
潘造化忽然覺得心神一震,想也沒想,眼睛還沒睜開,人已接連滾了幾滾。
他猛一睜眼,恰見那名“手下”的利劍毒蛇般刺中他剛才坐過的草堆。
那不是他的“手下”!
潘造化駭異之極,但並沒有失去鎮定。一探手,短斧已在手中。
潘造化衝出,右手一斧砍在那人的後頸上。
那個人一劍刺空,尚未及收勢,已被潘造化砍死。
潘造化旋身,右手斧再揚,格開了一杆飛刺而至的鐵槍,閃電般欺進中宮,一腳揣在第二名“手下”的下陰。
轉眼間格殺二敵,潘造化的武功不可謂不高,他的運氣不可說不好。但要命的是,他很快就發現,他殺死的兩個人,的確是他帶在身邊的兩名殺手。
他也馬上警覺出,在他格殺他們之前,他們就已死了。
他們是被人推到他身邊的。
潘造化更冷靜了。
他隱隱覺得,這趟鏢實際上是一個圈套,有人要殺他。
是誰在幕後?
潘造化提斧兀立,諦聽著周圍的聲音。
廝殺聲已停。
誰贏了?是仁義鏢局,還是呂梁好漢?
潘造化已不能肯定。
他也不需要去想結果,他現在只有一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