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鍁ǎ��現葜鈐��跡�參慈胝�貳�
胡昌翼有三子,長子胡延進,又名延政,在宋太祖開寶末年(975)年任績溪縣令,明經胡開始與皖南大山中的績溪結緣了;不過他後來又赴浙江任建德知軍(1002年),卒於任上。延進的兒子胡忠於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遷往績溪龍井村(現上莊鎮宅坦村)定居。這樣,明經胡氏的第三代就開始在上莊的山地繁衍子孫了。
查閱明經胡氏宗譜及參照有關專家考證,自胡忠之後,經歷了胡昉、胡文諒兩代,宅坦胡與上莊胡是同宗共祖同村的。之後因居住不同,而同宗分支了。明經胡氏的第七世孫胡德真遷入與宅坦僅一公里之距的上莊村楊林橋一帶定居,第八世孫胡七二成為上莊胡氏裔孫的始祖。自此,明經胡氏遂分龍井(宅坦)、楊林(上莊)兩分支,但他們的共同始祖就是胡昌翼,而且一至五世,都同宗共祖。明經胡氏傳至胡適(1891——1962),已是第42世了。以傑出裔孫而論,一般認為龍井支以第41世孫胡寶鐸為代表;楊林支以第42世孫胡適為代表。胡寶鐸(1825——1896)宅坦村人,幼時有神童稱,清同治十年(1871年)登進士第,分發兵部武選司,官至軍機章京總理各國衙門行走,特賞三品銜,胡適父親胡鐵花中年踏上仕途,是他引薦吉林吳大 而肇始的。他與胡鐵花是同宗兄弟,甚為相知。
上莊村,踏訪胡適故居(1)
1992年仲秋,我在胡適侄外孫法德先生的引導陪同下,以團結報地方記者的身份來到上莊村採訪胡氏故居。當時“故居”是縣文物保護單位,到90年代末,升格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時期(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對待胡適的社會背景,據我區域性所知是,上一年11月上旬,恰逢胡適誕辰100週年,在安徽績溪縣舉行了一次“胡適學術討論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十三年來首次研究胡適的學術###——後來訊息進一步證實,該會是由中國社科聯、安徽大學等十多家單位聯合舉辦的——變批判胡適為研究胡適,這是學風上的了不起的變化。據說,各地胡適研究中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學者,如白吉庵、易竹賢、沈衛威、朱文華等50多人與會,大家評讀了20多篇論文。這些論文涉及研究胡適的方方面面,如胡適與中國文學,胡適與五四新文化運動,胡適與中國現代文學,胡適與墨學,胡適與徽學,胡適與中國傳統文化,胡適與中國公學,以及較為敏感的胡適的“科學人生觀”、胡適的實驗主義等等。與會者實事就是研討述評了這位大學者、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給中國文化留下的深遠影響。據說臺灣胡適研究會董事長陳宏正先生也來到績溪與會,表示要為修繕上莊“胡適故居”向海外籌款。在這之前,大陸已陸續出版了有關胡適的著作40多本,其中評傳20多種,估計有1600多萬字。我因為得悉訊息遲了一個月,錯過了赴會採訪的機會,所以“亡羊補牢”——採訪績溪,踏訪上莊——尤為心切。也是在這一年,一家把研究胡適作為徽學研究組成部份的“杭州徽州學研究會”登記註冊,正式成立。我因為對胡適、黃賓虹有興趣,與該會有往來(後來加入該學會)。在杭州徽學會的促成下,終使採訪成行。
我們的越野車從績溪縣城開出,向西北方向丘陵山地行進一個多小時,就到上莊鎮了。進上莊鎮之前,有人叫車子停有一下,指著路畔一個孤冢說,那就是胡適的紅顏知己曹誠英的墓哩,我們都下了車。胡適與曹誠英1923年在杭州煙霞洞相戀迴腸蕩氣,曹誠英此後終身未嫁,情眷“ 哥”,臨終遺言, 歸葬上莊村口。她沒有子女,鄉親們照辦了。這是一個悽美動人的故事(後面有專節敘述)。我在這座衰草孤墳前肅立默思。
繼續駕車前行。上莊現在是鎮的編制,有600餘戶2000多人口。上莊村胡適故居則坐落該鎮中段。我們在鎮政府前一個廣場下了車,就步行曲曲彎彎有近百年曆史的青石板鋪成的巷道,拐過一座又一座建於19世紀的徽式高牆庭院。望遠處,則是青山逶迤,綠水漣漪。俯腳旁,時有和馴的黃狗在伴行。約摸走了20分鐘光景,程法德先生興奮地說:“外公家到了!”這是一座200多平方米的典型徽派民居,粉牆黛瓦,二層通轉樓房(即樓上南、東、西均有走廊通轉),磚雕門樓,石砌門框。大門口掛了一塊豎牌“胡適故居”系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手跡。
程法德先生告訴我們,此屋並非胡家世居故屋,是胡適父親胡鐵花將軍甲午殉國後,二外公,即胡適二哥紹之先生動用鐵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