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沒太太的吩咐,也不敢就私自跑回來。
因為這府裡,除了國公爺,太太最大,是後院的最高領導!
芙蓉剛剛提的牡丹,當然不是後院的花了,她便是張媽和柳兒嘴裡的那個殉主的陪嫁丫鬟。芙蓉也因此哭紅了鼻子。
聽芙蓉說她所在的國家叫欒國,國都欒城,國姓“欒”鎮國公府就在欒城。前世歷史學的不好,廖淨初想破頭也沒想起,前世的歷史中,哪個朝代有個欒國,最後搖搖頭,不是她忘了,就是她前世的那個時空的歷史上原本就沒有這個欒國,她來的根本就是個異時空。
左右不記得歷史和來異時空差別不大,她都不能仰仗自己是千年之後的人來這裡做個先知,廖淨初索性不去頭疼這些,繼續聽芙蓉和欒姨媽介紹。
她的這副身體原是欒國國子監祭酒欒鳴的嫡親女兒,閨名欒雲初。
欒國崇尚文治,歷經二百多年,到了墨帝更是文風奢靡,武行衰落,造就了一大批文人騷客,欒雲初做為國子監祭酒——欒國最高學府校長的掌上明珠,自幼便聰明伶俐,據說五歲就能出口成章,七步成詩了,在父親的精心培養下,棋琴書畫樣樣精通,尤其詩詞歌賦,那是一個“絕”。
據芙蓉說,這曠世才女曾連著三年在欒城一年一度的詩會上拔得頭彩,壓倒了欒城的青年俊才。加上人又仙姿佚貌、傾國傾城,儼然成了欒城名花,多少名士、才子慕名而來,踏破了欒府的大門,只為一睹芳容,求得佳人一段佳句,一筆題詩,以彰顯他曾得到過曠世才女的青睞……
欒國的名士才子,尤其國子監的監生,可說是擠破了頭、踏破了欒府的門檻,加足了馬力溜鬚欒祭酒,嘗願能抱得佳人,成就一段良緣,無奈欒雲初自小便和鎮國公的四公子董愛指腹為婚,這便鑄就了今日的悲劇。
真應了那句話,天妒英才,所以才收去了那完美的曠世才女,讓她這個次品代替。
她的公公鎮國公前前後後共收了五位姨娘,生有七子四女,古人講四維八德,董國公重德,七子的名字便是按八德的順序起的,自大爺到七爺分別為忠、孝、仁、愛、信、義、和,顧名思義,要有個老八,一定叫董平。
七子中,大爺董忠,四爺董愛和三姑娘董書是太太所生;二爺董孝和大姑娘董棋是大姨太鄭爽所生;三爺董仁的生母是四姨太錢氏;五爺董信和二姑娘董琴同是二姨太薛氏所生,薛氏七年前生五爺時難產,一命嗚呼,五爺便一直跟著太太;六爺、七爺是一對雙胞胎,今年五歲,母親五姨太鍾氏七年前過門,今年二十出頭,長得妖媚可人,進門頭一年便生了他們,很是受寵,據芙蓉說,鍾姨太是太太的眼中釘,肉中刺。
那曠世才女嫁得便是排行第四的董愛,據說這董愛自小厭文喜武,喜交一些江湖朋友,很為欒祭酒所不齒,和國子監的名士才子一比,總覺的女兒嫁給他委屈了,奈何一來國公府勢力大,二來,兩府的夫人是親姐妹,硬是不敢悔了這莊親事。
半年前,董愛臥病在床,多方求治無門,國公府請了個巫祝,竟說董愛得了邪病,出了這個沖喜的主意。
那曠世才女雖不滿董愛,早有心儀之人,奈何生在古代,當時表彰女人的書如《烈女傳》、《閨範入》、《女訓》等都要求女子貞潔,表彰節烈。
這節便是丈夫死了,決不再嫁。這烈有二種說法,其一就是無論已嫁未嫁,只要男方死了,就要自盡;其二是:女人被強暴時,自殺或者抗拒被殺,也都是烈,一樣會受到表彰,還會傳書立傳。
當然了,立的就是“烈女傳”。
這書讀多了,人也發愚,受這些書的影響,久負盛名的曠世才女欒雲初,怕這時候悔婚,被說成是欺世盜名,失了那貞潔烈女的美名,就這麼硬嫁了過來。
不想沖喜沒成,新婚三日,董愛便一命嗚呼。據太太說,這曠世才女也是個烈性子,董愛一死,也跟著殉了情,當時牡丹在一旁,也跟著投水殉主,恰巧被路過的江公子救起,但救曠世才女在先,待救牡丹時,已經晚了……
斷斷續續聽了個大概,廖淨初不覺大罵這個曠世才女。
丫的活該!只為一個虛名,就這麼生生斷送了一生的幸福,鬧的她不足15歲的年齡,便帶上了塊寡婦的牌子,有如那前世的“三鹿”,牌子響噹噹,可說是家喻戶曉,但就是沒人敢買。
這才是真正的欺世盜名!
轉念一想,廖淨初還是格外的開心,董愛死了好,至少她不用每晚盡義務,和個陌生人滾床單,嘿咻嘿咻的。
這些她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