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頁)
他不自覺的把目光瞥向吳淡暉。怎麼回事?你不是說等這邊進了門才會去請聖旨的麼?
吳淡暉心中一凜,這隊御林軍絕對不是他的人去請聖旨請來的。難道訊息洩露了,有人想和他爭功?
御林軍中閃出一條通道,一個身穿錦衣的中年男子從中走了出來。身材高大,面龐精瘦,一雙濃眉飛揚向上,身上滿是肅殺之氣。
“武,武成伯……”吳淡暉認出來人,立時雙腿有些發軟。
武成伯顧緝,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十六歲時帶著百餘人的騎兵小隊深入瓦剌,刺死瓦剌大王子。引發諸位小王子爭奪王位之戰。緩解了邊關戰局。顧緝生平經歷大小戰事不下百餘,鮮少有敗績。是軍中人人敬仰的軍神。
而顧緝的身邊,站著一位年輕的公子。此人雖然在京城居住的時間不長,卻同樣頗有盛名。因為他的父親是南邊海軍的老大,靖海侯。這位公子自然是靖海侯世子蕭炫。
看見這兩個人,吳淡暉的心就涼了一半。不可能誰能如此厲害,拉攏到兩大軍中王牌。
顧緝面無表情的看著他,道:“吳大人,顧某奉皇命,前來搜捕犯人。讓五城兵馬司的人退下。”
一個太監走了出來,拿出一卷黃色的絲帛,走到貢院大門口叫道:“劉潛聽旨。”
劉潛等人立刻在門內跪下。那太監將聖旨讀了一遍,大致意思就是,皇上已經知道了考場有不妥。特命武成伯、大都督顧緝帶領御林軍來貢院搜查。靖海侯世子蕭炫從旁協助。搜查出的犯人,即刻押送至大理寺。其餘無關考生繼續參考。
劉潛頓時就糊塗了。抓人他能理解。可其餘考生繼續考是什麼意思?試題不是洩露了麼?還考什麼?
林珂提醒他:“大人,速開大門接旨。”
劉潛恍然:“對,對來人,開門”皇上是什麼意思就是什麼意思,他只要照聖旨上說的執行即可,管那麼多幹什麼
貢院的大門終於開啟了,顧緝命令一隊人馬封鎖住大門兩側,以防鬧出亂子。帶著其餘的隊伍肅然走進貢院考場。
蕭炫在林珂的協助下,一一搜查考生。很快就查出幾個夾帶試題、資料、文章的考生。將他們都帶了出來。顧緝站在一旁,紋絲不動,絲毫沒有插手的意思。
等到人員都搜查完畢後,他一揮手:“都帶走。”帶著御林軍又呼啦啦的撤退了。
貢院大門再次關閉。劉潛有些摸不著頭腦,悄悄的問林珂:“蒙石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林珂笑道:“劉大人,大考試題並未洩露,不過是些跳樑小醜弄出來的鬧劇。這些人為著私慾矇蔽了良知,害人不成反害己,乃是罪有應得。”
劉潛只在乎一個重點:“考題未曾洩露?”
林珂微笑:“當然,聖旨上不是說了,會試繼續麼?”
劉潛沉默良久,嘆氣道:“會試雖然繼續,可經這麼一鬧,還有多少舉子有心思做文章?能發揮平時的十之一二就不錯了。今年的杏榜難登啊”
林珂微笑不語。禍兮福兮。同樣的道理,今年能在大考中脫穎而出的,必是非常之人。
顧緝壓著搜查出作弊贓物的舉子,來到大理寺。這一群人被壓到後堂,五花大綁,口中塞著白布,只餘一雙耳朵可以聽見前面的動靜。
夏朝的皇帝並不是每天都需上朝,而是每旬的三、六、九為小朝會,每月的初一、十五為大朝會。今天是三月初六,正值小朝會,科考舞弊案就這麼鬧在了眾目睽睽之下。
承慶帝將事情的監理權交給了內閣首輔方敬和禮部尚書黃庸行。
大理寺卿於光愷親自審理。
吳淡暉作為第一原告,站在了大堂上。
左都御史是正二品,大理寺卿是正三品。吳淡暉身為御史,本就容易態度倨傲,再加之官大一級,對堂上的於光愷很沒有好臉色。直到方敬和黃庸行來了,才略略點頭示意。
於光愷身為大理寺卿,天子眼皮底下任職,心裡素質還是有的。他拍了拍驚堂木,神色自若的問道:“堂下何人?”
吳淡暉皮笑肉不笑的道:“於大人,不認識本官了嗎?”
於光愷點點頭:“本官自然認識吳大人。吳大人,現有本次會試的同考官告你騷擾會試,無法無紀,帶人強闖貢院,你有何話可說?”
吳淡暉一愣,立刻道:“於……於大人,皇上不是命你審理科考舞弊案麼,你問這個幹什麼?”
於光愷一臉嚴肅的道:“科考舞弊事關重大,本官自要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