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1/4 頁)
參謀長之類的職務,他垂直管理四部三處。
改制中,趙東雲還仿效日‘本軍部以及德國參謀部等機構,著重突出了參謀部的權力,導致參謀部內設了一系列的重要科室,全權指揮全軍之訓練、部署、作戰事務。不過為了牽制參謀部,趙東雲依舊保持了教育部這個機構,把招募以及新兵訓練的權力依舊獨立出來,同時還把銓敘科從參謀部裡獨立出來成立銓敘處。
這個銓敘處是什麼機構呢?和京師中央裡的銓敘部門只有授銜的權力不同,東三省的這個銓敘處除了掌管授銜外,還實際擁有任命軍官的權力,除了部分重要的中層職位以及高階職位由趙東雲親自安排外,其他的中低層任命統一由銓敘處安排,換句話說這機構擁有人事權。
這個機構單獨設立也算是趙東雲對參謀部以及在外將領日益權重的一個平衡安排,當然最為重要的是趙東雲得始終把人事權抓在手裡,容不得其他人染指,哪怕是孟恩遠和林永權這些最嫡系的蘇系將領都不行。
實際上銓敘處的存在以及教育部的存在,加上連軍餉都是由軍械處的薪餉處統一全軍發放,而且是直接發放到士兵在奉天銀行的銀行賬戶裡,這就導致蘇系高層將領對部隊的掌控力遠遠沒有北洋其他幾個軍閥那麼強悍。
以上都算是趙東雲收攏中央軍權、加強自身對部隊掌控力的措施。
而伴隨著東三省陸軍司令部的改制一起進行的還有軍方的佈防工作,比如調第九師去哈爾濱,調第五混成旅去安東等。
隨著這些部隊的調動,趙東雲也是及時調整了指揮體系,一月中旬,他撤銷了錦州防務司令部、同時成立瀋陽防務司令部、哈爾濱防務司令部,其中哈爾濱防務司令部由第九師師長林永權兼任、瀋陽防務司令部由第十師師長徐邦傑兼任。
由此,趙東雲麾下的三位最權勢的將領都是分別坐上了防務司令的位置,軍銜都是中‘將銜,而蘇系裡有中‘將銜的除了這三人外,還有一個就是新任第三師師長陳光遠了。
至於少‘將就比較多了,六個步兵旅的旅長比如孔眺北、顧藍玉等人、三個混成旅的旅長比如曹錕、何宗蓮、兩個騎兵旅的旅長也就是華振基、呂雙槍他們,然後還有司令部裡的參謀部方壁永、軍械部趙東平、軍需部洪浦濤、教育部揚善德。
東三省或者說蘇系的高階將領一共就二十來個,說多不多,說少也不算少了,而今天在東三省司令部的這個小會議室裡,卻是有了兩個中‘將以及五六個少‘將,佔據當今蘇系高階將領的一小半了。
其中身著高階將官禮服,佩戴者中‘將肩章的徐邦傑低聲對孟恩遠道:“老孟,這一次政務院那邊怕是不好對付啊,那熊希齡那老匹夫竟然不顧臉皮,向大帥遞交了辭呈!”
孟恩遠也是皺眉:“我就知道,政府那邊肯定不會眼睜睜看著我們整軍的!”
“明天我就去見大帥,如今西邊的王英楷整軍備戰,一出手就是要擴編兩個師,榆關那邊現在壓力很大,我們要是不及時擴軍一個師應對著,等王英楷的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成軍了,我們怎麼辦?”孟恩遠面露狠色:“決不能讓政務院的那幫只知道錢的傢伙壞了我東三省大計!”
什麼是東三省大計?自然是入關拿下直隸,把趙東雲推上總統寶座,然後底下的文官武將們齊齊過一把開國功臣的癮了,嗯,興許等趙東雲死了,自己也能當個總統過把癮。
去年因為南方局勢的混亂,加上當時王英楷的勢頭的確強了點,拉上段祺瑞和王士珍以及王汝賢、張懷芝的王英楷弄出了一個所謂聯軍,兵力可是超過了蘇系軍隊,這才迫使雙方進行和談,然後蘇系罷兵回奉天,但是誰都知道這僅僅是暫時的,趙東雲這個老大怎麼想的孟恩遠不知道,但是他卻是知道不管是自己還是軍方的其他高層將領,一個個做夢都想著殺進關內掌控直隸甚至整個北中國。
甚至可以說前幾個月的齊裝滿員計劃以及現在的擴編一個步兵師的計劃都是為了入關而準備的。
“我看有點懸,這也有兩天功夫了,但是大帥那邊卻一直扣著,沒準也沒說不準,就這麼拖著!”
熊希齡遞上了辭呈後,趙東雲玩起了留中不發的把戲,他沒說批准熊希齡辭職,也沒說不準,反正就當是沒受到辭呈一樣,熊希齡那人也是光棍,上了辭呈後就是沒去財政局辦公了,而是待在家裡靜候訊息。
這一場辭職風波雖然是熊希齡挑起的,但是主要原因還是軍方那邊對他壓迫過甚,而奉天的財政情況這幾個月雖然依靠發行國債支撐了過去,但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