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的生活跟大唐的農民相比,生活水平還是要差一些的,是很容易看出差別的。
任何事物均是有榮就有衰。遣唐使也是一樣,也有它歷史使命終結的那一天。
到了宇多天皇寬平六年(894年),日本的任命的遣唐使菅原道真對任命有意見,於是乎,上表請求停止派出遣唐使,理由是當時唐朝政局動盪(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已一蹶不振,此時,正爆發黃巢起義,國內打得不可開交),遣唐使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當國際倒爺也賺不到錢了,路上海盜又多,路上喂王八的比到達的人還多。
經過開會,徵求了各方的意見,大家都覺得能夠山寨的都山寨得差不多了,可以不去了,天皇於是作出了停止遣派遣唐使的決定。
這樣,長達260餘年的遣唐使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這也表示了日本的山寨大唐行動已經從簡單山寨發展到了消化創新山寨階段,開始結合本地實際,向自主研發的道路邁進。
第十五章 藤原家的奮鬥(一)
前面說道,藤原不比等在文武天皇時因為編纂《大寶律令》,加之是功臣之後,異軍突起,成為政壇的一顆新星,最後官至右大臣,很是顯要。
官當大了,麻煩事也就多了。在背後使絆子、打悶棍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時,不比等同志覺得自己在現在的崗位上已經鍛鍊成為久經考驗的鋼鐵戰士,希望領導能夠給自己加一加擔子。
怎麼辦呢?
他仰望夜空,陷入了沉思。
最後,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嫁女。把女兒嫁給天皇,自己就是皇親國戚了,無疑又給自己加上了一個政治砝碼。
想好辦法,便開始找媒人。不比等找的媒人都是一些給自己關係好的重臣。
這些重臣於是向文武天皇建議,陛下年齡不小了,該結婚娶個老婆了,這關乎社稷的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定,有利於日本經濟社會的發展宇宙的和平。
有理,娶誰好呢?
藤原家的女兒宮子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曾獲得多次選美比賽冠軍,實為皇妃的最佳人選。
據說宮子長得確實比較漂亮,於是這事情就這麼定了。不比等成功地把自己的女兒送入了文武天皇的被窩,自己也順利地升職為皇親國戚,這種身份,在中國叫外戚。很多時候都是與另外一個詞相聯絡的,那就是專權。
宮子的肚子很爭氣,雖然文武天皇的身體不好,她還是圓滿地完成了老爸交付的光榮任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任務,生下了一個兒子,即首皇子。
文武天皇英年早逝,首皇子太小,有元明天皇代為打理全國事務。首皇子成年後,於724年即位,是為聖武天皇。
換新領導了,該送個禮品祝賀下了。
送什麼呢?還是女兒。只不過這個時候,不比等同志已作古。藤原家族經過公推*,又把藤原不比等的女兒光明子送給了他的外孫聖武天皇當妃子。於是,聖武天皇娶了自己的姨媽。不比等自己則又榮升聖武天皇的老丈人,也就是自己外孫的老丈人。
佩服啊,不比等同志當初一定很辛苦,晚上多半經常加班,不然怎麼能保證女兒這種純人工產品的持續不間斷地供應。
藤原不比等因為工作很辛苦,公元720年九月,終於與世長辭。他有四個兒子,分別為藤原武智麻呂、藤原房前、藤原宇合和藤原麻呂,俱為大和王朝高階領導,極其顯赫。
光明子也沒有辜負父親的一貫教誨,也生了個兒子。光明子展開新一輪床上攻勢,大吹特吹枕頭風,要老公兼侄兒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聖武天皇架不住自己姨媽兼老婆的強力攻勢,在小皇子一個月的時候就立其為皇太子。
藤原家的人很高興,自己家的女同志工作能力確實強啊。藤原家外戚的身份看來是結實得跟水泥柱子一樣了。同時,他們還打算借冊立太子的這股東風,煽動聖武天皇立光明子為皇后。
但是,這種做法違背了大和王朝的傳統,沒有立這麼小的皇子為太子的先例,同時,非皇族血統的女性也不能冊立為皇后。
大臣和皇室開始不滿了。
為首的是皇族中的長屋王。當時,執掌太政官權力的還是皇族。長屋王是高市皇子之子,當過大納言,721年升任右大臣,聖武天皇繼位後任其為左大臣,實際掌控朝政。 。。
第十五章 藤原家的奮鬥(二)
不久,這個被立為太子的小皇子害病死掉了,立皇后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