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可愛嘛。”他動作不停,直到顧樂飛的碗中堆成一座小菜山。
顧樂飛面無表情死死盯著他,真想拿碗裡的菜糊對面這個老不修一臉。
不過話說回來,此類飯桌上的刀光劍影只是插曲而已。
酒過三巡,言歸正傳。
該說正事了。
司馬無易並不是特地來和司馬妧敘舊的,既然見到她本人,他藏在心裡多年的秘密也到了應當吐露的時候。
“司馬博的死,和司馬誠有直接關係。”
說起正事的司馬無易,開口第一句話便是一顆重磅炸彈。
“皇兄有所察覺,但是當時他身體欠佳,為免動搖大靖根基,他決意裝傻。”
“你原本不是最佳人選。無奈情勢變動太快,幾經考慮,皇兄決意他的暗衛撤離鎬京,如果有必要,活下來的,全部留給你。”
“當然,這個‘必要’,由我和梅江共同判斷。”
“你知道這些暗衛的來由嗎?”
“司馬家一直對自己的出身諱莫如深,這乃是因為我們出身前朝夏氏家將,因為夏鼎丞的緣故,這一出身並不算十分光彩。這些家將為守護昭陽女皇和夏司監的陵墓而存在,任務結束後,這些家族後來有的搬遷、有的隱居、有的絕戶、有的失去聯絡,也有的成為了新的統治者——這就是我們司馬家。暗衛源起同為夏氏家將,他們因某事而與司馬家締結了約定,不過司馬誠並未得到這股力量,因為暗衛的培養自我皇兄後已徹底斷掉。”
“我的親隨便是皇兄的暗衛,而這個胖子的兩個侍衛,看功夫路數,也同樣出身夏氏家將,估摸是哪個流散衰落的姓氏吧,竟然任憑旁人改了他們的姓,聽說……四個人合起來叫吃喝玩樂?呵呵。”
司馬無易的話,資訊量相當大。
完整梳理一次的話,事情的全貌大致是這樣的——
就如同歷朝歷代皇帝手上都有竊聽暗殺小外掛一樣,司馬家的太/祖也搞了一個,還是和他一起守過前朝皇陵的好兄弟,還把這個光榮傳統一代代傳了下來。
不過司馬博比較倒黴,沒等到拿到父皇的這支力量就莫名其妙橫屍西北,老謀深算的昭元帝察覺到太子的死有問題。可是當時木已成舟,自己每天醉臥美人膝搞壞了身體,兒子死了正好繼續享用美人,於是懶得查兒子的死,打算再另選新的繼承人。
司馬妧收復嘉峪關的戰功出乎他意料之外,不能不賞,但是為下一任皇帝考慮,他將司馬妧的封地賜在太原。這樣等戰事結束,便可以名正言順讓她回封地享福,太原離西北邊境和帝都均有很長一段距離,等於將司馬妧遷出權力中心。
無奈新皇體會不到他的良苦用心,非要將司馬妧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著,結果看出一系列事情來。
再後來,反應遲鈍的昭元帝終於感覺到司馬博的死和司馬誠脫不了關係,而司馬誠越發明顯的得位之心也令他深感不安。
可是當時他已沒有更好的太子人選,司馬誠是看起來最可能成為明君的下一任。
不甘心的昭元帝便留了後手,一方面將暗衛慢慢移交給在外遠遊的十二弟,另一方面在河西走廊上給予司馬妧最大的權力,讓她的勢力慢慢壯大。
這樣一來,顧忌著西北這支驍勇的力量,不希望自己成為“清君側”目標的司馬誠,不至於蠢得謀害生父。
然後呢?
然後佈置完這一切,又過了幾年舒服日子的昭元帝順順利利纏綿病榻,然後終於在萬眾期待的目光中掛掉了。
只是他死得不是那麼甘心,也不是那麼安心。他擔心自己選錯了人,便對留在龍床前的梅常侍和暗衛頭頭囑咐一番,道若是新君不賢,可投靠司馬妧,且口述了這番交代讓梅江記下來寄給司馬無易。
那時候昭元帝的腦子已經不是很清楚了。他只覺得很久不見過的司馬妧是個政治軍事都很讚的人才,卻將她的女兒身拋之腦後,滿心以為新君不賢,讓司馬妧帶兵推翻便是,橫豎都是司馬家的子孫當政,不吃虧。
可惜梅江等人並不知道他腦子不清楚,抱著“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認知,認為昭元帝在病榻前的這番囑託是最最重要、必須要執行的。
在老常侍梅江心裡,新君不賢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先皇剛死,司馬誠竟然就敢將父皇的女人收歸己有,還封為貴妃,目無綱常!
而在十二王爺司馬無易心裡,新君不賢的頭一個理由,則是他聯合北狄人害死司馬博一事。
是的,這件秘事昭元帝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