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頁)
之感。
淡淡星光,點點溫暖。
日子一轉便到了十二月中旬。
太上皇大喪的事忙了過去,齊子皓也算是鬆了一些。
許是因為隆正帝臨終前的囑託與葉卿渝尚在人世的關係,齊浩南將終生圈禁齊浩康的旨意撤了回去。
齊浩康依舊如以往那般,做回了他的閒散王爺。
只是,誰也沒想到,他會主動與齊浩南請纓前去綏遠城。
綏遠城便是東齊與北燕接壤的邊城,那裡魚龍混雜,雖然大多數居民都是東齊人,但也不乏經商往來的一些北燕人,是真真正正的邊緣地帶。
原本,這些年一直都是化名為殷傑的魏英傑帶兵駐紮在北燕邊境,盤踞在邊境的北燕悍匪在他手裡吃了一些虧之後,也不敢再滋擾生事。
只是,魏英傑離開之後,顯然接替他的人經驗不足,那些悍匪又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因著地域的原因,北燕人大多擅騎術,比如說北燕的騎兵便是他們的鎮國之寶。
這些悍匪馬上之術更是不在話下。
他們通常是策馬進城,然後搶了東西便跑,偶爾也會出現傷人事件。
鎮北軍駐紮的地方畢竟離得綏遠城有一定的距離,通常軍隊得到訊息趕來時早已為時晚矣。
然而,對於這件事,北燕的態度則是,那些悍匪雖是北燕人,可兇悍異常,便是他們北燕有些過往的行商以及邊城也會時常受到這些人的荼毒。
所以,此事他們愛莫能助。
總之,北燕方面只有一個意思,這些悍匪是北燕人不錯,但他們也拿他沒轍,你東齊人若是有本事擒了他們,北燕絕對不會多說一句。
對於北燕如此近乎於耍無賴的態度,朝堂上眾臣皆是義憤填膺,紛紛嚴詞指責。
更有甚者直接上奏請旨讓齊浩南關閉綏遠城內與北燕的經濟往來,將鎮北軍駐紮進去。
也有人提議另派有才之士前往綏遠城,替了現在的守備。
最後一點提議倒是被齊浩南聽了進去,然問道可有人自願前去綏遠城時,朝堂上一片寂靜。剛剛那些口若懸河的人頓時鴉雀無聲,恨不能立馬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實在不是他們怕死,而是去了綏遠城,那就是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計。
前不久還傳來剛剛上任不久的綏遠守備被悍匪重傷的訊息。
這些人一個個都在定京城裡養尊處優慣了,平時嘴上說說還可以,哪裡就願意去那等危險的地方了。
往年綏遠城還算平靜大多都是沾了魏英傑的光,但是魏英傑前不久舊傷復發,顯然讓他再回去也不是個明智之舉。
現在新接替他的鎮北軍統帥是齊浩南的心腹,能力自然不差,只是臨戰經驗比起與北燕人打了十幾年交道的魏英傑來,很明顯是要差了些許。
那些悍匪初時是直接大搖大擺地進城搶劫,待綏遠城的守衛加強之後,他們通常會假扮成進城通商的商人,然後在城內引起混亂,與外面的人裡應外合。
所以,這種事是防不勝防。
而且,那些悍匪大多流竄於綏遠城外的雲鶴山上,鎮北軍也曾試圖派兵進去捉拿。可因著對地形的不瞭解以及那些悍匪的狡猾,前往多次都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現在,缺的便是一個有腦子、有膽魄、有身份的人前去安撫綏遠城的百姓並一舉將這些悍匪滋擾之事給解決了。
御書房
齊浩南與齊子皓也在商討適合前去綏遠城的人選。
因為,這次定下來的人不但要前去解決這次燃眉之急,不出意外的話,便會一直留在綏遠城。
所以,無論是齊子皓還是朝中一些新起之秀,如林思睿、顧煜等人顯然都不是合適之選。
“皇上,康王在外求見。”
聽到德公公的稟報聲,齊浩南顯然是有些意外,然還是吩咐將人放了進來。
自從康王府走水的事情之後,除了先帝大喪之事,齊浩康便甚少出現在人前,旁人也只當他是因為同時康王妃而意志消沉。
而此刻出現在御書房的齊浩康雖是消瘦了不少,臉上卻沒了那股頹廢陰鬱之感。
一走進來,他便跪了下去,直接開門見山地朝齊浩南請命道:“皇上,臣請求前往綏遠城。”
齊浩南面色微頓,便是站在一旁的齊子皓眼中也流過一絲訝異之色。
御書房內頓時靜了下來。
半晌,齊浩南才淡淡地開口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