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頁)
他是監軍, 話語權比主帥潘遜還大。
潘遜皺皺眉, 沉思道:“王爺那邊……”
王勝聽了, 正好派等候調遣的斥候去知會恭王夫妻,讓夫妻倆帶三千弓弩手回來。
斥候領命,快馬行了一刻鐘, 趕到陳家谷前,下馬爬上陡壁,終於見到了恭王夫妻。得知大軍要走,李木蘭長眉倒豎,冷聲質問斥候道:“主帥、監軍大人與李將軍有約在先,現在戰況不明,大軍怎可失約?”
斥候低著腦袋,不敢吭聲,一邊是主帥監軍,一邊是王爺王妃,他,他只是個傳話的啊。
“回去告訴王勝,接應不到李將軍,誰也不許走!”恭王陰沉著臉道。東路軍大敗就是因為曹瑜自視甚高違命不遵守,沒想到他這邊也出了個王勝,這些老將,全都仗著曾經立過幾次軍功,就把眼睛長到腦門上面去了。
王爺發怒,斥候連忙回去傳話。
潘遜為難地看向王勝。
王勝其實比李繼宗還年長兩歲,同樣是兩朝元老,李繼宗歸降大周之前,王勝還與李繼宗交過手,乃李繼宗的手下敗將,因此王勝對李繼宗頗為不滿。恭王敬李繼宗如同親祖父,王勝本就遷怒,此時恭王竟然倚仗皇子身份命令他這個皇上親自授命的監軍,王勝若是聽了,以後的面子還往哪擱?
“遼兵分路來襲,幽雲百姓不容有失,這樣,你帶一萬精兵繼續守在此地,我先去與百姓匯合。”王勝攥著韁繩,氣勢霸道地對潘遜道。潘遜兩邊都不想得罪,點頭應了,王勝朝他拱拱手,分了一萬精兵帶走了。
潘遜目送大軍背影,回首眺望陳家谷另一側,只希望真如王勝所說,李繼宗遲遲不歸,是去追擊敗退的遼兵了。
紅日當中,隨即漸漸偏西,前方依然沒有動靜,李木蘭不知第幾次站到山頂,憂心忡忡地眺望遠方。
“祖父征戰數十年,從未敗過,你別擔心。”恭王從下面走上來,低聲安撫道。
這話無法給李木蘭任何安慰,就在她想強顏歡笑敷衍一下時,遠處的山谷谷口,終於傳來了馬蹄聲。李木蘭心跳加快,壓抑著緊張與恭王躲到山石後,然而等了一會兒,視野裡依然只有那一匹快馬,後面再無人影。
距離近了,認出來人是大周將士,李木蘭忍不住站出來,揚聲問下面的人:“大軍何在?”
山谷之下,男人一身是血,看到王妃,他猛地一勒馬,仰頭急喊道:“王妃!耶律雄率鐵騎五萬,我們寡不敵眾幾乎全軍覆沒!老將軍被遼軍圍困,末將拼死逃了出來,王妃快出兵吧,再不救援就來不及了!”
第194章 194
李繼宗不愧是百姓心目中的不敗將軍, 這次雖然以少敵眾,雖然是以士氣受損的退軍迎戰士氣高漲的遼兵, 血戰一日, 雖然大週三萬精兵幾乎全軍覆沒, 遼兵五萬同樣死傷兩萬有餘。若李繼宗能突破重圍退到陳家谷, 誘軍深入,屆時三千弓弩手箭攻在前,王勝、潘遜兩萬騎兵圍攻在後, 此戰定能轉敗為勝。
祖父有難, 無法突破遼軍包圍,必須派兵前去救援。三千弓弩手不能動, 恭王、李木蘭立即催馬趕到陳家谷外,欲從騎兵這邊領三千精銳前去救援祖父,無需戀戰,只需將遼軍引到陳家谷便可,如此依然有八分勝算。然而夫妻倆心急如焚趕到谷外,卻發現王勝竟然帶走了一萬騎兵。
“王爺, 遼兵仍剩將近三萬,縱使王將軍在,我們也未必有勝算,現在……”站在恭王馬前, 潘遜眉頭緊鎖,聲音沉重。
“你的意思是,咱們撤兵, 不管李將軍了?”恭王劈頭蓋臉地罵道,“先前祖父有退兵良策,你們不聽,非要祖父出兵,現在祖父兵敗你們不去救,是不是存心要害死祖父?”
罵完不等潘遜反駁,恭王猛地甩了下鞭子,指著大軍喝道:“立即撥出三千人馬,我與王妃去救老將軍,你速速派人召回王勝,合兵在此等候,按原計劃伏擊遼兵。再有違背,本王回京必會如實稟報,看你們如何向皇上交代!”
“臣遵命!”
皇子自然不同常人,潘遜當即撥了三千人馬給恭王,再派人去知會出發已久的王勝大軍。將令傳下去了,瞥見恭王夫妻已經準備出發,潘遜連忙追上去,正氣凜然地苦勸道:“王爺王妃乃千金之體,不容有任何閃失,還請王爺王爺在此等候,臣身為主帥,理當率兵去救老將軍!”
“不必。”李木蘭看他一眼,沉著臉擦肩而過,此人畏懼遼兵,真交給他,李木蘭擔心潘遜被遼軍一嚇便退回來,敷衍了事。關係祖父性命,她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