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測。
聽到城中沒人相信,小七他們應該不會受太大影響,傅挽才鬆了口氣,抓住了剛才聽見的話,“你們被扔在城外?是誰將你們扔出來的?”
這邊的動靜頗大,幾個站得遠的人都聽見了剛才驚呼的“傅六爺”,都站起身來圍了過來,還有幾個,都是傅挽認識的面孔。
具是在城中已安家落戶的人。
聽見傅挽的話,人群立即就騷動開來,最後才有個漢子壓住了眾人,和傅挽說了緣由,“四日前,楊州城突然降了暴雪,小民家中房子年久失修,竟是被連下了一日一夜的雪壓塌了,好險才逃了命出來。”
“一夜間,楊州城的房子就垮了十幾處,那做主的長史孫強懼怕我們再如之前作亂的暴民般搶奪他人存糧,竟是鼓動了城中七八成的民眾,將我們這些無家可歸,又無存糧的人都趕了出來。”
“就是因為那孫強,原本我姨母是會收留我的,他們竟說我定然會去別家偷竊作亂,在我姨母為我作證時,將我姨夫與表弟痛揍了一頓!”
“我三叔家也是如此,連我三嬸出門時偷偷塞給我的炊餅,他們都在出城時蒐羅了去,還說那是我偷竊的鐵證,將我打了十杖示眾。”
“還有我家,我家只被雪壓塌了半邊,另一半的房子擠擠卻是能住人的,他們也將我趕了出來,後腳就去我家挖了存糧,搬到了自個家裡!”
……
許是覺得找到了能做主的人,眾人一件件地控訴著城中發生的暴行,說到悲切處,竟是聲淚聚下,伏在地上哭得站不起身。
“還請傅六爺為我們做主!”
同樣的畫面,剛在不久前,才在傅挽面前上演過一次。
那次她告訴那些人,能救命的不是她,而是他們自己。
她躲在人後,做的事不算多,卻也算是對得起自個的良心了。但最後得到的結局,卻是滿城的人,不是隨大流地對她白眼相待,就是隻敢半夜來送糧。
那時沒人問她,但是傅挽卻問過自己,後悔嗎?
當你幫助別人,卻反倒遭來惡語相向的時候,後悔嗎?
在你掩蓋掉功績,迎來的卻是漫天糊地的指責和鄙夷的時候,後悔嗎?
傅挽輾轉反側,曾思考了許久,最後還是長嘆了一口氣。
如果說生氣,那是有的,但說後悔,卻是沒有。
至少她不用看著無辜的人在她有能力相救時死去,至少她不用等到深夜裡,等到多年後,被噩夢驚醒,活在自己良心的譴責裡。
她傅挽不是能兼濟天下的人,卻自來都擅長獨善其身。
而眼前,更加無辜的人跪在了她面前,請求她再次幫助。
他們不是沒有自救,只是他們微薄的力量在朝廷面前顯得那樣渺小,在以少對多時,顯得那樣的不堪一擊。
那明明也是他們的城,卻將他們驅逐在外。
傅挽轉過頭去,看向也站起身來的謝寧池,卻是換了稱呼,“寧大人。”
這是她見面以來第一次這麼叫他,少了親暱,多了幾分說不清的意味,“這件事,您覺得我應該怎麼做?”
一瞬間,謝寧池在她的話中聽出了隔閡。
明明在不久之前,他們都還是相依為命的人,她還未因為他的醒來而欣喜萬分,會和他隨意地說話,會因為他的昏迷不醒而緊張著急。
卻突然之間,又變回了兩種人。
朝廷官員,和平民百姓。
謝寧池突然想到了之前傅挽曾寫給她的一封信,那封信裡講了一個故事。說是一個書生,在貧寒時與一微末商人相交,互引為知己,同吃同住,同甘共苦。
後來,那書生中了狀元,衣錦還鄉時,卻將那位曾經的商人好友拒之門外。
旁人疑惑不解,問那書生緣由,書生長嘆一口氣,卻說,“若是讓旁人知曉我與他交好,看在我的顏面上,自然會多照顧他幾分,卻是會讓他不知收斂,在錢財中迷失了本性。若是如此,不如在此時便與他疏遠。”
眾人聽聞,皆說書生高義,竟是如此深謀遠慮。
而這話卻不知如何傳到了那位商人耳中。
他在酒宴上,面對著旁人的打趣,握著酒盞一飲而盡,卻是醉歸時,躺在床上,撫著額,笑出了眼淚,“相處數十年,你莫非還不知我脾性?”
不是不知,只是士農工商,已躍龍門的人,又怎能忍受自己的好友低賤。
這話直說了,會傷了狀元郎的面子,於是他選擇了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