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數瞬間開飆,臺下的觀眾們也明顯精神突然一振,坐直了身體。
第一環節,照舊是要自我介紹; 要求充滿個人特色和新意。
但或許是明夏在自己的省賽區一路拿第一,又接連上熱搜的事; 被其他選手們關注到了。於是; 上午場包括下午場的前兩組選手,在這一環節; 已經出現了不少皮影、空竹、詠春、太極等具有古文化元素的表演。
之前,“希望之光”英語風采大賽的貼吧裡還有過關於明夏表演的討論帖,有一部分人壓明夏可能會繼續表演空竹或者皮影,畢竟這兩個是她上熱搜的表演,可能佔一些優勢。
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 明夏來來回回都是古文化; 又在省賽就已經開始被模仿,為了自己的創意和特色; 有可能會換別的去表演。
當然; 這都是大家的猜測; 明夏最終到底會表演什麼,還是看她自己。
而在今天第一環節,明夏選擇了“剪紙”。
剪紙藝術是一中鏤空藝術,是華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能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06年,剪紙藝術被列入華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又在三年後,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去年底,褚子儀夢想的高等學府,金陵航空航天大學,還被官方確定為華國剪紙文化的傳承基地。
很多年以前,在農村,或者城裡也有,每逢過節或新婚,女孩們會由婦女長輩或同齡姐妹帶著,剪了彩紙作為窗花、牆花、燈花等等貼上去,喜喜慶慶的圖案,使得氛圍好似也被烘托得更加熱烈了一般。
一把剪刀,一張紙,足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這就是剪紙藝術的魅力。
《採勝》中寫道:“剪採贈相親,銀釵綴鳳真。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便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唐代佳人剪紙的優美動作,還有那些被剪出的花鳥草蟲的美麗。
到了宋朝,剪紙藝術逐步發展,開始出現剪紙行業和剪紙名家,漸漸普及開來,又在明清時代發展到最高峰。
…………
明夏的老家就是農村的,明父、明母都是當年那波出來闖生活的,後來,為了給當時的小明夏更好的教育,便決定在城裡定居。
明母小時候曾經幫人家剪紙打工,雖然時間過去了幾十年,但手藝也沒全忘光,便教了明夏剪紙的技巧和方法,讓她可以拿來進行展示。
會場開了空調,微熱,明夏便脫了外套,穿著裡面那件衛衣上臺。衛衣的顏色是薄荷綠,身前繡了三片嫩芽葉,清新之餘,很有幾分俏皮感,搭上明夏滿是膠原蛋白的精緻面容,很是吸睛。
但更吸睛的,是她那雙纖細蔥白又靈巧的手。
臺上,女孩柔夷般的手握著剪刀,與那紅烈的彩紙形成了鮮明對比,邊神情認真地剪紙,便用流暢的英語講述著自己的兒時回憶。說到幾十年前,母親小時候吃了這頓沒下頓的艱難生活,再對比如今自己算得上小康的幸福生活,不由得感慨祖國的發展。
曾任國家領導人的周先生說過,“為華國之崛起而讀書”。
讀書可以獲得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可以為祖國做貢獻,推動祖國發展,也能使得以後的人不再過前人經歷過的苦日子,而是有更美好的生活,祖國也能得到國際上更多的尊重。
這個努力是真的很有意義。
在這一環節,明夏從剪紙藝術談及自己的父母親,回想到七八十年代的日子,再對比如今的生活,引發許多人的共鳴。
和皮影戲一樣,剪紙也是存在於華國人記憶中的一項傳統技藝,滿滿都是年代感,但它和皮影戲又不那麼相同。
逢年過節,剪紙還是會被人們想起的,順手買幾張回家,張貼一下,蹭個喜慶意味,幼兒園老師們也喜歡以“剪紙”為主題,佈置一些能促進家長和孩子交流的課後作業。
直播間的彈幕有字數限制,評論區便也叭叭叭地開始刷屏。
咔式委屈:我剛剛問了媽媽,說她那個年代,吃不飽就像現在每個人都吃得上飯一樣,是常態。瞭解了一下,就覺得現在天天能選擇吃各種美味和甜品的我,活得實在是太幸福了……感謝前人qwq
喵喵喵想吃喵喵喵:我小的時候還和我媽一起剪紙賣過!大冬天的擺攤,超級冷,有一次還遇到了一個懂剪紙的小姐姐,據說就是金陵航空航天大學的,人特別好,還幫我們剪了好幾張!那個大學不愧是剪紙藝術的傳承基地,小姐姐剪得很漂亮,沒捨得賣,自己偷偷留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