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2/4 頁)
接下來要寫論文去證明的是“黎曼假設”,自然要開始著手研究,一步步去努力計算和驗證。
明夏只是穿越了回來,懂的理論都是星際時代的,這些對她而言太過古早的理論,便只能靠自己去學現有的理論並試著證明。
可以看的書太多,選擇起來,範圍便很廣。
明夏利用“糰子”做了一些篩選,但還是有許多選擇,正好,家裡還有顧教授這個首京大學的數學教授在,可以幫著她給一些閱讀建議,倒是省了一本本慢慢看的麻煩,又篩選掉了一些不用閱讀的書。
之前,明夏已經證明出來了的“周氏猜測”是華國數學家提出的關於梅森素數的一個猜測,是國際範圍的世紀難題,一個世紀都沒有人成功證明,包括它的提出者,是很有名氣的一個理論。
而這個“黎曼假設”,則比“周氏猜測”有名得多。
“周氏猜測”瞭解的人還是僅限於一個圈子,比如數學界關注這些猜測、理論的人,又或者對梅森素數感興趣的人,但“黎曼假設”卻是圈外的人也有所瞭解,有所認知的一個著名的假設,被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列為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也稱為七個“千禧問題”。
這七個數學難題,便是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龐加萊猜想、黎曼假設、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納衛爾…斯托可方程、BSD猜想。
克雷數學研究所表示,這七個問題,不論其中哪一個,只要是第一個能證明出來的人就能拿到一百萬美元。
而它之所以能被列在這麼高的一個地位,便是因著確實有著這樣的意義。
它跟許多數學命題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絡,早在七年前,便已經有一千條以上的數學命題都是以“黎曼假設”或它的推廣形式)的成立為前提而提出的。
這也就表明,“黎曼假設”及其推廣形式一旦被證明,那一千多條數學命題就全都可以榮升為定理,反之,則那一千多條數學命題,也無可避免地會有很大一部分成為“陪葬”。
而這也只是七年前的資料,更遑論是七年後,數學界早就進一步發展了不知道多少的現在。
一個數學猜想與為數如此眾多的數學命題有著密切關聯,這在數學界,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一旦被證明,便彷彿是巨人跺腳,引起絕對的世界轟動。
當然,想要將之證明,也足夠難。
因著證明“周氏猜測”的順利,明夏雖然知道“黎曼假設”的難度和重要性,卻也敢於逆流而上地去探索。
但看著看著,明夏就發現,她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這個理論的難度。
如果可以用星際時代的那些理論,想要證明“黎曼假設”,很容易,但問題是不能,而她在那些數學類的學術期刊上看到的理論,也很難說出一個足夠站得住腳的證明。
明夏陷入了糾結。
因為,她突然意識到,現在的學科看似分開了,大學的專業互相之間影響也好像不大,又彷彿數學才是決定其他理科類專業成績的關鍵。
但事實上,數學也需要別的學科來支撐。別的不說,光是她現在想要把“黎曼假設”證明出來,只用數學知識,基本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個人興趣導致,明夏雖然平時主要看數學期刊,但物理學、地理學之類的,也偶爾會帶著看兩篇,便大概也有思路,覺得“黎曼假設”差不多應該是會用到隸屬於物理學分類的量子力學方面的知識,而這一塊的學習是她空白、欠缺的。
雖然說,星際時代的數學專業,包含了材料與結構、宇宙飛船設計等等,各種各樣的知識內容,但在21世紀,這些都是分開的學科,需要特意去學,她不能拿未來的理論來證明當下的東西。
但問題是,之前的她僅僅專注於數學這個領域,有的時候,就會很難理解更多的領域,也會在研究某些想要研究的東西時,受到侷限。
沒有哪一次,明夏如此清晰地意識到這件事。
這就好比,她喜歡歷史,就不可以忽略掉語文、政。治,再比如,顧回舟既然是個考古學博士,地理自然也不可能差。
坐在顧家的院子裡,摟著雪團,一邊給它順毛,一邊曬太陽,微微眯眼,明夏這般想道。
可既然“黎曼假設”她近期應該寫不出來,那便要換一個準備拿來寫論文的理論,最好是可以直接用數學來解決的問題,又或者是可以用較淺的物理學等其他學科的理論從旁協助,不用深入理解的那種。
可如果是很無聊、淺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