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1/4 頁)
繼續當皇帝,也不會說一點兒沒有翻盤的機會。他下定決心,這就讓在他父皇時被流放到偏遠之地的他的那些堂兄們回到建康,他們回來了,再恢復他們的王爵,到時候就讓他們去跟桓翌鬥吧……
桓翌在謝安離去後的當日就召集了他軍中的司馬陳廣還有長子桓朗議事。
陳廣博學多才,已在桓翌軍中跟隨他多年,算是他的謀士兼心腹。而他的長子桓朗也是足智多謀,桓翌十分倚重。
三人在桓翌的書房中坐定,桓翌就把今日謝莊到府裡來說的那些話對兩人說了,最後問兩人:“你們怎麼看?”
陳廣道:“謝尚書說得不錯,當年王靈也是大將軍,其勢比起大將軍有過之而無不及,且他還是擁立元帝的功臣,可最後意圖興兵取代文帝,卻兵敗全家被殺。如今大將軍帶領五萬精兵到建康城外,不是也沒有真向皇帝發難的意圖嗎?只是就這麼同意了皇帝拿出錄尚書事給大將軍而放棄荊州王,讓人覺得不甘。”
“我也覺得不甘呢……”桓翌點頭。
“阿父,我看不如一面答應皇帝,一面趁其不備,讓咱們的五萬精兵拿下建康,再廢了當今的皇帝,另外立一個聽話的皇帝。咱們挾天子以令諸侯,又加上王家謝家還有蕭家這些外地領兵的高門士族的家人都在建康,咱們控制住他們,想必在外地的他們的領兵的兄弟子侄也不敢動手。如此一來,別說荊州王了,就是咱們要半壁江山,曹家也要給。曹家先祖不就是這麼幹的麼?”
曹家祖上就是在史上留名的大名鼎鼎的奸雄曹操。曹操當年挾持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得封魏王,蕩平天下,桓朗就是說的這回事。只不過,曹操始終不敢以己自代皇帝,還是他的兒子曹丕做了這件事情。
“大將軍帶領五萬精兵到建康,可是沒有想過要向皇帝發難,再說了,大將軍的五萬精兵駐紮在建康城外,皇帝必定也有準備。要想突襲不容易。必須要師出有名,才能攻打建康。我想問大將軍打算用什麼名義來討伐皇帝?若是沒有合適的藉口,攻打建康,那就成了反叛行為,不得民心之舉,恐怕……”陳廣看向桓翌問。
桓翌揉著眉心,考慮著陳廣和桓朗的話,他們兩人的意見各不相同,也正是他心中矛盾之處。
“大將軍莫若徐徐圖之,得天時地利人和方可成事。現如今皇帝既然給大將軍加錄尚書事,那您就是除了皇帝陛下以外的第一人。在這個位置上,大將軍大可以有作為,利用手中權力重新安排朝廷之中一些位置的官員,學一學趙高指鹿為馬,看都有誰站在大將軍這一邊。而那些與大將軍做對的人也弄清楚。這之後嘛,大將軍只要率軍再立下一次軍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要求皇帝加九錫了。加了九錫,大將軍即可實行禪代。這樣天下人都沒有可指責大將軍之處,那些高門大族也沒有藉口可以攻擊將軍。大將軍以為如何?”就在桓翌不知道如何取捨時,陳廣又說話了。只不過,他這一次說的比較符合桓翌心意,桓翌認為這麼做算是最穩當的辦法。他既想要名聲,也想要天下。
桓朗聽陳廣如此說,再見到他父親放下了揉著眉心的手,就知道他父親恐怕要採納陳廣的建議了,就趕忙大聲反對道:“阿父,萬不可聽陳司馬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咱們這會兒可有好時機啊,切莫失機,將來後悔!”
桓翌擺擺手,呵斥他:“黃口小兒,只知莽撞行事。你可敢保證你帶領五萬精兵就能拿下建康?要是在三月之中不能,各地援軍趕來,再把咱們反包圍起來,到時候建康城裡的人和外面的人裡應外合,桓家將會破家滅族。萬事求個穩妥,沒有錯。你別說了,為父將採納陳七郎之策,先掌控朝政,再謀求九錫,最後禪代。如此一來,可立於不敗之地。”
“阿父!”桓朗重重一跺腳,滿臉不甘之色。
“好了,你別說了。這將要過年了,你好好陪陪你妻兒吧,有空也去城外軍中看一看,你退下吧。”桓翌吩咐桓朗道。
桓朗無奈,只得憤憤地看了陳廣一眼,向著其父欠身道:“那兒回去了。”
“去吧。”桓翌一揮袖。
等到桓朗退出去了,桓翌這才讓陳廣將他的計策細細說一遍給他聽。
過了兩日,庾保又去向皇帝稟告傳信了,說是大將軍桓翌接受了皇帝的提議,願意接受皇帝給他加錄尚書事,放棄原先要給他封王作為賞賜的要求。皇帝挺高興,心想,這事情總算是塵埃落定了,畢竟將一場迫在眉睫的危機給化解了,接下來就趕緊按照自己的打算佈置吧。等到下一次危機再來臨時,或者自己已經比現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