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 頁)
日的日子還想過嗎?河都沒過完就想拆橋!還有酸腐上書換防,讓彥演(洪承疇)、復宇(祖大壽)和錢龍錫相互換防。這說的是人話嗎?好不容易摸清了情況,還沒鎮壓下去,就換了新頭兒,這仗怎麼打?”
“瞧你這脾氣,不是沒成嗎?朝中還有太子殿下呢!”孫夫人把湯婆子放在丈夫腳下,細細把棉被按實了,務必不讓一絲冷風灌進來。孫承宗沙場老將,一身都是病,在這初春的夜晚,也要裹著厚棉被,抱著湯婆子入睡。
“太子殿下……”孫承宗長嘆一聲,他和老妻抱怨朝中大臣,卻不敢對太子殿下口出不敬。也許是他知道自己胸中這口怨憤之氣太重,不能露出丁點兒口風,不然他怕把持不住。想當初自己剛到京城的時候對太子殿下是怎樣的寄已厚望,即便看不慣公主輔政,也願意為大明江山拋頭顱灑熱血。沒想到過了幾年,讓他曾經願意獻出一腔熱血的太子殿下,如今已經不想再見。曾經避之不及的坤儀公主,卻成了最後的庇護所。世事無常,莫過於此。
“是啊,太子殿下總是在的。復宇也該收到太子殿下私下撥給的錢糧了,錦寧防線有駐軍、有屯田,總能熬過來的。”孫承宗只能這樣回答老妻,這樣安慰自己。如今朝廷在坤儀公主的鐵血治理下已經清明很多,軍餉“損耗”最多一成,九成能到邊關,坤儀公主私下撥給的錢糧更是無人敢伸手。
孫承宗只是擔心,擔心前線戰將的心思變化。像自己這樣幾十年的沙場戰將,自認心是鐵打鋼鑄的,還不是變了心思。錢糧雖是以太子名義撥下的,可誰又是傻子呢?太子殿下已經被文臣籠絡過去了。而今浙江東林黨人造反還未平息,太子周遭又環繞著讀書的“聖賢人”。
孫承宗一身征戰沙場,是老資歷了。如今大明軍中戰將,不稱他一聲師父,也要叫一聲前輩,這樣威望、功勞、資歷都數一數二的老將都轉換了心思,更何況其他人。
武將擁兵,看上去是比文臣危險,可武將也不是天生的壞坯子,放著好好的安寧日子不過,非要鬧出個“黃袍加身”白日夢。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沒有人比武將更盼著太平了!
孫承宗又長長嘆息,“師父說的對,武將最好的結局就是在戰場上讓人砍下腦袋。”他若是死在戰場上,也就不必為這朝廷傾軋發愁了。
孫夫人不懂那些彎彎繞繞,只照顧著孫承宗破敗的身體,“別想了,先睡吧,京城的春天比錦州還冷呢。不許掀被子,我讓小丫頭在門外歇著,時時看著你。”
孫承宗閉目,的確是冷得刺骨的春天呢!
……………………
一件事當初到底是作對了還是做錯了,總要等到最後,等時間來檢驗。
太子慢慢開始獨立處理政事,削減錦寧防線短時間內也未發生什麼大變化。祖大壽在信中多次強調皇太極的野心,請求朝廷撥付足額軍餉,這些摺子,開始的時候太子還很有耐心的解釋,到了後來,內閣就可以直接批覆了,根本到不了太子跟前。
柳娘也脫下長袍,換上襖裙,清閒的在京郊莊園中修養,度過了百花盛開的春天,驕陽似火的夏日在此賞荷避暑,然後到了秋天,皇太極扣關了。
皇太極蓄勢半年,來勢洶洶,一舉推進戰線三百里,直逼錦州城下。滿洲八旗重新建制,兵強馬壯,傾巢而出,皇太極祭告天地,發戰書檄文,親自領軍,乃絕戰之姿。
祖大壽一日三封急報向京中示警,大戰一觸即發!
太子在乾清宮接到示警急報,眼前一黑跌坐在椅子上。
眾臣傳閱急報,人人心中都緊了起來。
“建奴關外蠻夷,怎麼與大明王師相抗,他要戰,咱們也不怕,錦寧防線阻擋他們幾十年,而今也不怕!”有人熱血上頭想要打。
“還是該從長計議!建奴是小,國本為重。當年建奴就一路打到了京師城下,不如先避其鋒芒,遷都南京。”也有被滿洲八旗和皇太極威名嚇破膽的。
還有人腦洞清奇:“殿下安心,滿洲皇太極上月還送了兩匹千里馬給殿下,奏摺中可見態度恭謹,怎麼突然就攻城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些日子祖將軍請求撥付糧款不成,說不得是圍魏救趙呢。”
此話誅心,分明是說祖大壽炮製假戰況,騙取軍餉。
“兀那小人,其心可誅!戰報是真是假,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祖將軍在位領兵忠心耿耿,被你這等小人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成了反賊佞臣。我看你才是十足小人,恥於與爾同殿為臣!”也有支援祖大壽的人跳出來反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