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一比了。
家裡人都擼過了一遍,孩子們由大的帶著開始去左鄰右舍上門拜年討糖果零嘴兒。
這是一項新年習俗,誰家去的孩子多證明那家來年福氣多,所以一般就是家裡再窮,也會備下些花生果子之類的等在這時候賞出去。
許富才他們一層一層的掃樓,半道在樓梯上遇到過來拜年的許國典夫妻倆。
這倆人唬地一喝,被這一大群半大小子姑娘的拜年陣仗嚇了一跳。
許國典還慌忙掏掏口袋想找點什麼給上,孫明月則是看的心窩子疼,被別人家的孩子刺激的拉著丈夫扭頭就走,一毛不拔。
孩子們在後面做鬼臉,小聲喊著鐵公雞,剛才的年白拜了。
☆、回孃家
大年初二走親戚; 有錢沒錢帶份禮。
老許家的親戚有主屋那邊招待著,趙雲薇這裡沒啥男方的親戚上門的; 索性就在初二拖著一家子六口人回孃家去了。
帶的年禮嘛,今年好歹手頭寬裕了不少,許國慶特意囑咐妻子備厚幾分,以便彌補往年的禮薄; 順便給她長長臉。
趙雲薇對於丈夫的體貼還是很受用的,當真多準備了一些; 一個是這樣的話自己面上有光,另一個是也好堵住孃家嫂子那張毒嘴,好讓一家人去到時耳朵清淨清淨。
她那位嫂子是個眼皮子淺的,竟盯著些蠅頭小利; 出嫁女回孃家多吃一口飯都要遭她白眼,真是簡直了。
說來都是窮鬧的; 經歷過缺衣少食的那些年; 有些人是被餓怕了。
趙雲薇心裡多少理解幾分; 因此從來不跟對方計較,畢竟她都是嫁出去的女兒了; 作為外嫁小姑子再與孃家嫂子纏磨算怎麼回事,真鬧了矛盾不得讓別人家看了笑話; 到最後傷的還是父母的心,多划不來。
這次回孃家,她先是按照規矩準備了一籃子油條几包糖果子,分量上十分實在; 另外還特特拎了二斤豬肉一條魚。
整個算起來,絕對是年禮裡邊比較靠前的那一波了。
趙家距離他們這兒不近,是在另一個城區某個廠子的家屬院裡。
但是趙雲薇一家子並沒有一大早就過去,而是準備好了東西,收拾停當,等到十一來點快中午時才啟程。
這個點不早不晚,趕到後說會兒話不耽誤吃晌午飯,飯後再敘敘舊聯絡聯絡感情就回來了。
要是去的早了,保不準會遭孃家嫂子的白眼,說他們餓死鬼投胎肯吃嘴什麼的,聽了平白窩氣,何苦來哉。
晚了也不行,要麼是正趕上飯時,然後準被人諷是掐準了時間去大吃大喝的,連個活兒都不願意幹;要麼是錯過飯時,拿了不菲的年禮卻要被人家用殘羹冷炙應付。
趙雲薇經過這麼多年,和孃家嫂子屢次作戰,都總結出經驗來了,想來就能知道,對方是有多勢利眼多極品。
一家子全部出動,十一點出發,出了大門走不遠就有直達的電車可坐,十分方便。
為了打臉孃家嫂子那位‘階級敵人’,趙雲薇這回出門前可是讓丈夫和孩子全都換上了簇新的好衣裳,料子針線什麼的都是極好的,穿過去讓某人眼饞嫉妒去。
路上走親戚的人很多,電車裡從來沒有這麼擁擁擠擠過,如同沙丁魚罐頭似的。
大家基本都是提著一個籃子裝年禮,籃子口搭著一塊白棉布,或者再蓋一張紅紙,叫外人看不清裡面擱的是什麼,所以也沒有攀比一說。
不過趙雲薇一行出了籃子,手上還提了大肉和肥魚,那年禮檔次就嗖嗖地往上升了,令其餘人看來看去,有羨慕的,有嫉妒的,有嘖嘖稱讚的,還有暗罵傻子蠢貨的。
眾生百態,不一而足。
有人在許國慶身後小聲嘀咕敗家婆娘,拿那麼多好東西走孃家,一看就是個平時裡心向著孃家人的,說不定見到好東西都想往孃家搬,不是個敗家婆娘是什麼。
這人對自以為的真相看不過去,意在提醒當家的男人別被妻子忽悠了,回去好好管一管才行。
可惜許國慶並沒有多領情,一手抱著寶貝小棉襖,一手提著送給岳父岳母的豬肉條,只當沒聽見別人所謂的‘好心提醒’,一心護著逗著閨女。
自家人知自家事,往年他們家因為經濟條件的關係,送給岳父岳母的年禮可不算好。
大部分的時候,對方回的禮都比他們拿去的重,是兩位老人專門補貼給外孫的。
為此妻子的孃家嫂子給了多少怨氣白眼,他又不是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