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再一對上旁邊那位所謂總管事的臉,陳郄把悲苦的表情收了收,“我一直覺得吧,知識這種東西是應該共享的。”
怕在屋子裡的人不贊同,陳郄進一步解釋,“就好像文字,共享與天下,要全天下的人都識字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教化,他們維護這個國家,遵從國家的律法,就算遇到不平事,能有一個說和寫的渠道訴與別人聽,互相能夠理解,能夠及時順應民心,這天下就太平了。”
劉管事聽得嘆氣,到底是讀書人家不食人間煙火的小姑娘,把這世道想得太簡單了,“這文字和技藝又怎能一樣?前者是為了教化萬民,後者是為求生,並不能當一路說。”
陳郄奇怪,“如何不一樣?就天下技藝,所有人都會了,自然就會有人做得更精細,也有人會在其中變通,這雖會倒黴一家兩家,然而得益的卻是眾生。就好似那活字印刷之術,最開始聽說是刻在木板上的,後來就有了靈活的木質排版,到現在是銅鐵合金的活字了,這裡頭當然也有為了更方便才有改良的緣故,但也有做的人多了,為了節省成本的緣由在裡頭嘛。”
“所以這知識和技術要共享的好,雖然這競爭激烈,可要沒這競爭,現在的我們跟數千年前,走路還得靠腿的有何區別?”陳郄最後一拍手總結道。
md,要不是這個時代沒有智慧財產權法,這個鋪面設計輪到現代也都不算智慧財產權,老孃能把那一家告得家破人亡好嘛!陳郄嘴裡說得痛快,心裡簡直就在滴血。
屋子裡的人嘴角都抽了抽,還是無為忍不了開了口,“陳姑娘,這天下百姓如何,那也是陛下與百官之事,與我們何干?我們這等小人物,也就求個日子過得舒坦就好。”順帶賺一大筆銀子就更好了。
陳郄鄙夷,“好歹也是國公府呢!要家國不在,這國公府難道還能得存?怎的就眼光這樣膚淺?”
膝蓋中了一箭,眼光膚淺的劉喜玉眼珠子轉了一圈,捎帶著打量了陳郄一眼,就當陳郄的話是放屁,也不跟她打含糊,“按照約定,這翡翠生意乃由你打理,如今江南情景你也看得差不多了,當如何安排?”
其實陳郄還沒看夠,不過要說章程心裡也是有的,“就按照京城的來,我看這江南遍地豪門,我們這些外來者想要爭也不可能爭得過,但好歹翡翠也算是獨一門的生意,先慢慢把名聲打好,也不差這一年兩年就盈利的。所以翡翠齋也不用太大,鋪面也不用太當道,只選一處足夠安靜之處即可。至於銀樓,倒是要挑一挑了,能當道最好,但工匠師傅最為要緊,有精緻的首飾,即便不當道,只要宣傳得當,也不怕客人不上門。”
結合這幾天逛街的感觸,陳郄又道:“在京城裡做生意,賣東西都講究一個貴字,這幾日我看江南就更重雅。江南的翡翠齋,裡面也要有許多要與京城不同之處。”
京城裡的翠玉齋足夠高雅,但少不得還是沾上了不少名利氣息,畢竟京城與別處不同,本就為名利而生。
而江南就完全不同了,不在政治中心,經濟又多繁榮,風氣自然就比京城多了一分自在與狂放。
所以在江南的這一分店,也得與江南的氣息相符,但要能結合京城的特質藉此來吸引客人那就最好不過了。
要說起來,也不是一日兩日說得完的,跟劉管事交流了一番,陳郄就約定了明日再細談,等人走了才偏頭跟劉喜玉道:
“我今日隨表哥去書院拜訪他老師,回來途中救了一人。”
第073章 身份
劉喜玉本想拿水喝的手頓時收了回來,“可知曉其身份?”
陳郄就順手日行一善了,哪關心人家身份,“長得還不錯,像個好人家的孩子。”
這簡直就是屁話,要好人都長得好看,這世上也沒壞人了。
劉喜玉發現陳郄其實跟一般小姑娘也沒差別,就喜歡長得好看的,隨後無意識摸了一下自己的下巴,問道:“怎遇見的?”
這事兒要從傅三郎身上說起,傅三郎之前在江南書院求學,跟著傅大老爺回京之後再到了江南,理應要上門拜訪自己老師。
不過陳郄也不知道這時代是個什麼規矩,傅三郎來了京城也沒第一時間上門,反而是到今日才打算前往。
本陳郄以為是因今日人家老師有空,哪知道傅三郎的說法是今日期好,可上門拜訪老師。
從來不搞封建迷信的陳郄:……
搞不懂他們古代為什麼這麼封建迷信的陳郄本著看熱鬧的心情,跟著傅家表妹一道去了赫赫有名的江南書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