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的番話點醒了我,我才能找到這破解之法。”
“我說過什麼話?”商慈愣愣的,她已全然不記得她說過什麼了。
“你說過‘天眼看到的未必是真’,”巽方的唇角勾起適宜的弧度,黑如漆墨的眸子裡閃動著溫雅的微光,“天眼所看到的一定會發生,但未必是真,也可以是一個用來制人的圈套。”
二人談話間,馬車已到了皇宮門口。
直到巽方帶著她匆匆地趕往金鑾殿,見到皇帝開口第一句話便是問小師兄在哪,商慈才明白師兄如此著急趕來的緣由。
原來巽方幫皇上做事,必須也是唯一的要求,就是請求皇上屆時留庚明一命。
然而皇上卻告訴一個足以讓他們崩潰的訊息。
在得知中了圈套,被御林軍層層包圍後,庚明當場拔劍自刎了。
以為就此能和小師兄團聚的商慈,突聞噩耗,當場哭出了聲。
巽方則低啞著嗓子問:“他的屍首在哪……”
皇帝派了一個太監,帶他們去領庚明的遺體。
小師兄從頭到腳被白絹包裹住,巽方抱著一絲希望緩緩揭開白絹,然而漸漸顯露出的那熟悉的眉眼,讓他忍不住手下一顫。庚明安靜地躺在那兒,脖間有道長長的血痕,沁出的鮮血早已經凝結成血痂,身體也早已僵硬。
商慈看著小師兄早已灰白的面頰,止不住地流淚。
與庚明一起的翟泱卻下落不明。
也許是逼宮逼得太容易,反而讓多疑的翟泱起了疑心,也許是當時場面太混亂,翟泱意識到情況不對,趁亂逃出了宮,總之,到問罪之時,皇上才發現少了他這個重要的共犯。
皇上當即下旨,命畫師描摹出翟泱的畫像,張貼於全城各處,嚴查城門各個關口,向全城發出了翟泱的通緝懸賞。
☆、第62章 愛與仇恨
庚明的屍首被領回了家。
同師父一樣,是被師兄親手火化的,餘下的骨灰,準備同師父一起帶回大澤山,葬在桃花林樹下。
不知是不是她的錯覺,她總覺得小師兄的遺容,沒有憎恨,沒有不甘,比師父走時還要恬淡安詳,她回憶起與小師兄的最後一面。
小師兄看似變得溫吞而不再鋒芒畢露的性子,被開水燙到了手,卻渾不在意的反應,乍聽師父去世,也沒有想象中的痛哭哀怮……
商慈忽然驚覺,是不是在他獲知自己雙目已盲之時,便已喪失了活下去的信心了。
試想一下,哪怕翟泱的復仇計劃成功了,皇帝真的被殺,小師兄會重新找到他們,融入從前的生活嗎?商慈默默地捂住嘴唇,睫羽不停地顫抖,她早該發現……
看似對命運的屈從,背後蘊藏地其實是對生活的絕望。
失去光明,對於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何況對一個從未經歷過大挫折的天才,且是一個愛堪輿尋脈成痴的天才。
他再也無法用他的魯班尺丈量地勢,堪尋山脈,再也無法辨陽宅,選陰宅,他還有許多山河江海、瑰石奇景沒有見過,習得再多的兵法陣法有什麼用?他如今連茶壺的嘴都對不準,驕傲如小師兄,他怎會平淡地接受這一切?
商慈沒有經歷過失明的痛楚,她無法體會終日面對著無盡的黑暗,只能用耳朵去接觸世界,是怎樣的感受。
這次宮變,對於巽方和商慈,結果雖然成功了,但他們卻失去了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人。
京城的事終於告一段落,巽方已向皇帝辭了官。皇帝現在正忙著善後關於蕭懷瑾謀反案後的各種事宜,蕭懷瑾單方面宣佈皇上暴斃,假傳遺詔,當時竟沒有一個大臣跳出來質疑,看來皇帝現在首先要做的,不是北伐,而是好好整頓整頓他手下的大臣,以及調查清楚這次謀反有多少官員涉事其中,對於巽方的離去,也沒有過多的挽留。
如何處理蕭懷瑾牽扯著皇室的臉面,作為縱觀整個宮變經過,甚至是策劃了整個大局的人,巽方看到了知道了一些皇室本來不欲與外人知曉的辛秘,雖然他有經世之才,皇帝也不願將這樣一個人強留在自己身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巽方沒有做到當初的承諾。他答應過商慈,兩年之內解決所有事情,帶師父庚明離開京城,他沒有做到,師父便已仙逝;他答應師父,不管小師兄做錯什麼,都要保住他的性命,不傷他一分一毫,他也沒有做到,現在剩下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帶商慈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回到大澤山迴歸到原本的生活。
距離宮變一個月之後,又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