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挑眉。
第25章 設宴
許是不想讓謝朗在首輔面前搶了風頭,想到剛剛門房沒收的拜禮,王元志才坐下,就跟著謝朗直起身,拱手道,“謝朗此言說得在理,閣老,我們來得倉促,未準備什麼,只備了一點薄禮,還望閣老收下。”
“來便來了,還帶什麼拜禮。”張孟野微微笑道。
張孟野雖然身居高位,但笑起來時十分溫和可親。
掃了一眼謝朗幾人遞上來的拜禮,他抬眼瞧了一眼王元志,“這是?”
王元志帶的是個青白色的小罈子,乍一看平平無奇。
被張孟野烏黑的眼瞧著,王元志心裡無端地發怵,忙笑著解釋,“聽聞閣老老家在南直隸的常州府無錫縣,可巧學生老家也在無錫縣。進京前,老家的爹孃怕我吃不慣京城的飯食,特地給我備了一罈子的醃菜。閣老離家已久,學生斗膽想著也把這點鄉味兒帶給閣老。”
張孟野點點頭,臉上神色看不出什麼明顯的變化,只笑道,“多虧你有心了。”
沒料到張孟野反應如此稀鬆平常,王元志微微一愣,卻不好再說什麼,只好訕笑著慢慢坐下。
其實前來拜見首輔也並沒什麼可說的,無非是寒暄和奉承。
“你們初入翰林沒多時,待得可還習慣?”將拜禮交給伺候著的下人收著,張孟野和藹地問。
和想象中權傾朝野的高冷首輔不同,張孟野倒是平易近人得很。
他一問話,立時便有進士搶著答。
“學士們都瞻博多才,在翰林院待著的時間雖不長,卻受益匪淺,學生這些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如今,才曉得為官不能捧著那點死理。”
張孟野點點頭。
首輔與他們官階天差地別,在加之詞林極重行輩,朝堂大事,簡娣他們如今接觸不到,張孟野似乎也無意提起,自然也說不到一塊兒去。
略談了兩句,便叫他們好好在翰林跟著學,在翰林院靜心待兩年,對他們日後為官大有裨益。
簡娣聽著,掰著手指頭在心裡和盧仲夏吐槽。
雖說翰林院清華,前途光明,但翰林遷轉太慢,你這庶吉士學習個幾年,回頭再熬個幾年,翰林的俸祿拿得又低,沒機遇的話,大部分都成了炮灰,不是一輩子做屬官就得一輩子做史官。至於外放的,天高皇帝遠,更慘,要是沒出頭的機會,黃花菜都涼了。
故而來拜訪張首輔,雖說大家平日裡關係不錯,這不各自卯足了勁,都在想著爭取得首輔青睞,在首輔面前多刷刷存在感。
謝朗他爹是次輔,他一個官二代,自然沒什麼煩憂,心態非常穩。在他們當中,他表現得尤為鎮定亮眼,答話應聲的也多為他,其餘的進士們則礙於張孟野的官威,想表現,但俱不太敢吱聲。
盧仲夏卻沒簡娣想的那般悲觀,他的心態非常好。
“你難道就不想入閣嗎?”簡娣奇怪地問。
“想。”盧仲夏坦誠地回答,“當然想。”
即便看上去純善如盧仲夏,也絲毫不掩蓋自己心中的野心與抱負。
他們一干庶吉士,自覺是天子門生,入了翰林便一步登天。誰人不想進內閣,進那權力的旋渦與中心,商榷政務,掌軍政大事,在史書上大書特書一筆。
但這急不得。
盧仲夏小哥良好的心態讓簡娣由衷地給他點了個贊。
和盧仲夏一樣淡定的,還有一個俞珉。
雖說叫盧仲夏一道兒來拜訪張孟野的是他,但對在首輔面前狂刷存在感這事,俞珉表現得還算矜持,大慶朝崇道,皇上通道,俞珉也在家裡當居士,可能因為修道的緣故,對此他表現得倒十分淡泊。
張孟野心裡跟明鏡似的,看出他們那點野心,不僅沒生出什麼輕蔑之意,反倒好好地鼓勵了他們一番,提及昨日讓他們寫的那篇策論,特地叫他們不必瞻前顧後,生怕得罪了什麼。
“凡生民利病,政治得失,你們當知無不言。”張孟野莞爾輕嘆,“昔日唐人陸執、崔群等在翰林時,皆是如此,你們也應當以古人為鏡,莫要辜負皇上的擢用。”
進士們自然面帶喜色,連連稱是。
說到一半,已至傍晚,畢竟眼前這幾個學生出了翰林院沒回家,特地來找自己,張首輔也不好叫他們餓著肚子回去,於情於理,自然要留他們幾個吃飯。
首輔請吃飯,進士們巴不得能再在張首輔面前刷刷臉,多刷點存在感,哪會有拒絕的道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