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3/4 頁)
情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他想了想,才說:“那我先回去一趟,與祖父談些事情,有時間再去找你。”
“若是人多眼雜,不找我也無妨。”秦琬回道,“這幾日的動靜怕是很大,一動不如一靜,咱們商談再多,也未必趕得上變數。”
裴熙一想,覺得也是,卻不忘叮囑:“代王府這幾日最好閉門謝客,無論什麼使團找上門來,一縷不接待!”有一必有二,現在接待了,過些日子對方再找上門來,便不好再推脫了。
秦琬點了點頭,回到代王府,見父母正在最後一次檢查聖壽賀禮,便命伺候的人退下,小聲說了聖人的叮囑。
沈曼一聽,驚訝非常,不明白女兒何時有資格參與這樣的場合,代王卻見怪不怪。自打聖人對他提了辭讓太子一事後,他對秦琬的本事已然深信不疑,忙道:“咱們富貴至極,又哪會貪圖所謂的厚禮呢?不見,堅決不見!這些日子,咱們誰都不見!”
秦琬抿唇笑道:“聖人這是怕您心軟,被人求一求就伸出援手呢!”
作者有話要說:裴熙說的“帶水流域”就是朝鮮的漢江流域,雖然高句麗、新羅和百濟對這條河都有不同的稱呼,但這裡還是採用了漢四郡的古稱。
第二百四十六章 代王心思
秦琬聽了,哭笑不得:“南鄭郡公娶得就是西突厥可汗的妹妹,此番西突厥的使者還是她的侄女婿,您說能不能去?”
代王連連點頭,又有些不甘,忍不住問:“當真不能?”
他雖養了好些清客,成日吟詩作對,談些風花雪月,到底君臣有別,清客們只有捧著他的,將他吹噓到了天上去。時間久了,代王也就不怎麼耐煩和這些人交談,反倒與身份差不多,喜好也相近,同樣不涉政務的堂兄弟南鄭郡公走動頻繁起來。
這是代王的老毛病了,當年他嫌清客捧他捧得太不著邊際,恰好梁王想與兄長轉圜關係,又怕兄長忌諱,便讓同胞弟弟五皇子衛王從中斡旋。代王和衛王都是喜好讀書的人,相當談得來,卻也因為這一層關係,讓穆家有了攻訐代王的理由。
秦琬知父親的想法,無奈道:“阿耶,諸國使者多有想求娶大夏公主的,他們知您在聖人心中的地位,絞盡腦汁想走您的門路呢!這種事咱們怎能沾惹,一個不好是要被人恨一輩子的!”
代王被唬了一跳,沈曼也有些憂心:“和親?大夏還需要和親麼?”
“為了不讓四境異族聯起手來對付咱們,自是要分化拉攏,給他們一些甜頭的。”哪怕秦琬很厭惡和親,也不得不承認此等情況下,大夏至少要嫁一到兩個公主出去,才能暫時穩住部分異族。
比如,吐蕃。
據秦琬所知,吐蕃的贊普雖是有道明君,卻也年近百半了。將一個二八芳華,嬌嫩鮮妍,平素在閨中也是嬌生慣養的小姑娘嫁過去,那不是害人麼?別說什麼嫁過去就能做王后,不會像漢代公主一般只是做個側室的瞎話,大夏欲籠絡吐蕃,和親人選便不能敷衍了事,十有八九要從宗室裡挑人。宗室封號雖有嚴格限制,但只要生母身份清白,即便沒有封號,宗女也依然是宗女,所嫁的人不可能差了去,誰願意背井離鄉去藏地?
代王皺了皺眉,沈曼的臉色也沉重起來。
大夏皇族本就人丁單薄,除了聖人的兒孫外,也只有蜀王這一脈了。蜀王兒女雖多,卻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真要排輩分,個個都是代王的堂兄弟,更是南鄭郡公的親兄弟。真要求上來了,你幫是不幫呢?
“也,也不會這般吧?”代王猶豫了很久,才吞吞吐吐地說,“我朝的大義公主,不也只是臣子之女麼?”
秦琬輕聲道:“可她也是弘農楊氏的嫡長女。”
大夏第一任太子妃,即太宗皇后的出身毋庸置疑,聖人奶兄弟穆拾的嫡長女,生母是出身世家的淮陰長公主,既全了情分,又安撫了舊部和陸陸續續投誠過來的人,誰都不及她合適。待到夏太祖要給嫡長孫選正妻的時候,大夏已經統一了大半北地,太祖、太祖皇后、太宗、太宗皇后選了又選,幾乎將北地的名門閨秀考察了大半,才選定了弘農楊氏的嫡長女做皇長孫妃。光憑這一點,大義公主的出身就無可挑剔,甚至在很多世家眼裡,出身膏粱之姓的她比真正的公主還金貴些。若不是廢太子鬧了一出又一出,身為太子妃嫡親侄女的大義公主也不用為家族犧牲。
再說了,當時是什麼情況,現在是什麼情況?當年朝廷被柔然逼得緊,卻不是毫無還手之力,與大夏相比,急欲擺脫柔然控制的突厥更需要外力相助。若不是大夏早擬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