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1/4 頁)
這李甄氏因是庶出,當年在閨中又何甄太貴妃有些口角,甄太貴妃厭惡這個庶妹,便一直打壓著這個庶妹的夫家,李甄氏雖是甄太貴姨的庶妹,但其夫君一直不過才六品的小官,其子至今也不過才七品小官,連進宮的資格都沒有,李甄氏心知甄太貴妃和她之間頗有些怨懟,多年來也不曾拿自己亦為甄家女之事說事,也幸好其夫君及其子的官位低微,這雍政帝清理甄家之人時這才漏過了他們。
李甄氏原以為這輩子也就這樣過了,萬沒想到甄太貴妃之死竟然給了她一份意想不到的大禮。甄太貴妃病逝後,這宮裡的甄家舊人惶惶然不知該如何是好,不知怎麼的竟有一部份人找上了李甄氏了。
李甄氏意外得了甄家人脈,便起了不該有的心思了,這甄家因奉聖夫人與甄太貴妃而得享尊榮,這李甄氏又想著自己兒子雖然不爭氣,但嫡親的孫女兒生的極好,全然不輸給當年因貌美而得寵的甄太貴妃年輕時的相貌,便想再複製一次甄家榮寵之路了,於是便把主義打到了徒昭身上。
只是這徒昭多年來一直死守著史湘雲,著實讓人難以下手,再加上朝中大臣們提議什麼復古禮,所有的大選小選盡皆停止,李甄氏始終無法把小孫女兒推薦給徒昭,於是惡向膽邊生,便想著對史湘雲下手。
若這太子妃一死,太子總不可能不再選太子妃吧,到時勢必大選,她家的小孫女兒也可以進宮了,以她小孫女兒的絕世姿容,怎麼可能不勾得住太子的心呢。
史湘雲也是近年這諸皇子已亡,失了謹慎,一個不小心被暗算到了,於是乎便早產了。且不論史湘雲的後悔,她自識得徒昭以來,還是第一次看到徒昭那麼憤怒。
這李家被誅三族不說,李甄氏雖是年過六十,還是被判了斬首之刑,她最自傲的小孫女兒和李家所有女眷均成了官妓,遇赦不赦。除此之外,徒昭還深怕還有甄家殘餘人脈,整個後宮都被他清洗了一遍,就連寧壽宮和養心殿處也沒放過。
經此事之後,徒昭還發狠上書雍政帝要求要設制妃嬪的資格限制,所有後宮妾室的三代之內男丁必須遠離朝堂,而且得搬離京城,省得在後宮內攪風攪雨。雖然這事被雍政帝給駁回了,但大家瞧徒昭那隱隱帶著仇恨的血紅目光,便知道等太子上位之後,說不得真會把此法拿出來實施了。
若是子孫三代不能為官,那怕成了皇子外家又有何用?更別提還得全族搬離京城云云,於是乎,原本就乏人問津的徒昭變得更加乏人問津了。
雍政帝也心灰意冷懶得去理徒昭了,他也瞧明白了,他這兒子也算是精明能幹,不過龍有逆鱗,他這兒子的逆鱗便就是妻兒,雖說是兒女情長了點,但只要不誤這朝堂政事,也就隨他了。
只不過雍政帝還是小小教訓了徒昭一下,讓他去負責晉江軍校之事,省得每日就曉得繞著妻兒打轉,硬生生把眼界給繞淺了。
為了方便處理軍校事務,徒昭乾脆帶著史湘雲及小火娃,還有新出生的小女兒──長生,一起搬到了晉江軍校來住。
這晉江軍校說是王家大觀園所改建,但其實也不過是佔了王家大觀園旁的地和部份大觀園罷了,礙於王熙鸞的份位,這大觀園其實只佔王家土地的一小塊部份,大小上頗有不如原著中的大觀園,但小巧精緻處倒是遠勝於原著中的大觀園,徒昭帶人來瞧了數次,實在頗為捨不得就此癈去。
徒昭乾脆順著園中小溪將王家大觀園一分為二,前半部包含怡紅院、瀟湘館、暖香塢等處保留下來做皇家園林,也可供他們平日居住,而後半部的大觀樓、綴錦樓等處則做為晉江軍校的一部份,而稻香村則做為老師們的宿舍,另外再將攏翠庵改為忠烈祠,以供奉忠臣烈士之用。
此次徒昭一家子便就是佔了皇家園林中最大、最精美的怡紅院那處。想到自己也當了一回寶哥哥,史湘雲便是說不出的囧,不過那怕她有心效法一次林妹妹,見了那小小巧巧的瀟湘館,她也不得不說那處確實是住不下她們一家四口那麼多人。更別提瀟湘館綠竹成蔭,夏季故然是極清涼了,但小長生身子嬌弱,竹林大多陰涼,實在不適合,最後也只能做罷了。
史湘雲心下暗歎,以紅樓原著來看,會將林黛玉安排在此處,只怕也有故意要讓林黛玉壞了身子之意吧。畢竟賈家佔了林家百萬之財,林黛玉倘若不死,只怕他們也不會心安。
大觀樓是大觀園的主樓,氣派恢弘,只需略略改建,做為教學之處倒是頗為適合,但學生的宿舍倒是成了一個問題了。雖然大觀園後半部還有綴錦樓、凸碧山莊……等處,等這點子地方可是不夠分給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