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家,真要論起來,皇太孫反而算是被薛家連累到了。
「不然是何人?」史湘雲怒道:「都怪他,自家的女人都沒管好,要不是他要寶姐姐進宮,又沒管好那些人,這事也不會鬧成這樣了。」
自己房裡的幾個女人都搞不定了,還想吃著外面的,這下可好,害得人家家破人亡。
徒昭嘆了口氣,倒是頗心有慼慼焉,以前皇太孫說什麼女人可頂半邊天,他還當是玩笑話呢,沒想到這幾個女人聯起手來,這份力量還真不容小覷,一個坐擁百萬之財的皇商之家,就被幾個女人給硬生生毀了。
太孫哥哥什麼都好,就是對女子太過心軟了,要是太孫哥哥早早封住了王嬪侍的嘴,這事壓根不會發生。
最叫史湘雲憤怒的是,「都把人家害成這樣了,還硬要寶姐姐入宮,這不坐實了寶姐姐和皇太孫殿下之間有過不清白之事?而那旨意裡把寶姐姐貶成這樣,這叫寶姐姐以後如何抬起頭來做人?」
什麼狐媚惑主的,永不許升位,逼人進宮還如此羞辱人,要不是宮女不許自殺,自禁會牽連全家,寶姐姐怕會連累到薛姨媽,只怕寶姐姐那時是真是恨不得自己當場死去算了,也是寶姐姐堅強,要是她或林妹妹碰到了這種事,斷然是活不下去的。
徒昭搖頭辨解道:「這旨意不是我太孫哥哥下的。」
皇太孫哥哥雖然有些好女色,但從來不碰未滿十六歲的女子,就連太孫妃也是待她滿了十六之後再讓她入宮的,斷然不會召個才十三歲的女娃娃入宮伺奉,更不可能下如此汙辱人的旨意。
這時候召薛寶釵入宮等於是承認了薛寶釵與皇太孫有染一事,只會毀了薛寶釵,也多少會影響到皇太孫的名聲。但這全是太子妃的主意,只怕太子妃也是看上那薛家的百萬之財了。
再則,太子妃怕是有故意讓薛寶釵揹著汙名入宮,就算薛寶釵得寵生了兒子,也沒法把兒子放在自己名下,只能將兒子送給其他宮妃,像是太子妃孃家的侄女兒養育,權衡之下,太子妃方才會拼著損害皇太孫的名聲,也要在這個時間點召薛寶釵入宮。
宮裡女人要嘛拼寵愛,要嘛拼家世,薛寶釵家世雖然不行,但背後隱隱有著四大家族,再加上皇太孫的寵愛,若再太孫妃前生幾個兒子,不就成了柳貴嬪第二!?太子妃吃過柳貴嬪的苦,又知皇太孫在女色方面太無忌諱,斷是不會讓皇太孫房裡再出現一個柳貴嬪的。
王嬪侍的身子不就是因此而硬生生毀在太子妃身上的,巧姐兒要不是一早被診出是個女胎,也斷然是保不住的,倒是可憐太孫妃因此被背了鍋,莫名被王嬪侍恨了那麼多年。
史湘雲想了一想,這薛寶釵進宮的旨意確實是太子妃下的,可薛家這事,背後若無人推手,她才不信這事會鬧成這樣子,小小一個紈絝子弟打死人的事情最後竟然能鬧到了朝堂之上,別說薛蟠只是個假國舅了,就算是個真國舅也沒這種資格,說實話這也未免太看得起薛蟠了。
況且就她所知,不止她二叔,就連一向與賈政夫婦不合的賈赦都拗不過薛姨媽,幫她走了走關係,想把這件事給略拖一拖,雖說因流言之故,薛蟠之案只能從重量刑,但法理不外乎人情,這大理寺略拖一拖,待事情淡過後,再改判一個流放也不是不成的,但這次大理寺卻不肯略讓一讓,完全不給人情。這可不符合官場上官官相護的習慣啊。
「這是怎麼一回事?」史湘雲問道。小小的紈絝子弟殺人案竟能震驚朝野,這可不似太孫妃嬪那些只顧著爭寵的女人們做的出來的。
「薛寶釵得罪的人可多了。人人推一把不就這樣了。」徒昭嘆道。薛寶釵雖然什麼也沒做,但她得了皇太孫的青眼,便就是她的罪過。
「你知道我不是問這個。」史湘雲怒瞪徒昭一眼,「這事背底裡究竟是那些人出了手了?不說別的,光薛蟠殺人一案,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可以查得到的。」
她這個宮鬥加宅鬥小白只看出太孫妃和太子妃孃家牽涉到其中,但這兩戶人家清貴卻無權,要將事情鬧成這麼大怕是不容易,更別提翻出薛蟠的事了,薛蟠之前在金陵殺人一案才是將這事鬧大的關鍵,金陵離京城如此之遠,當年那案又有賈府幫著壓下去,事隔那麼多年,要查出這事可不是件容易事。她總覺得這背後還有人出手,而且這人可比太孫妃和太子妃孃家加起來要來的厲害多了。
徒昭猶豫了一會兒後道:「是王嬪侍和幾位皇叔的門人,畢竟太孫哥哥是皇太孫啊。」
這事其實一開始便有王嬪侍的影子,要不是王嬪侍,其他人也不會知道薛寶釵的存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