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1/4 頁)
宋知夏拿出大秤,準備收糧了。
米糧店到鄉下來收糧,收的都是零散貨,因為百姓收割了糧食後,都是先交租稅,然後交官稅,最後剩下的才是屬於自己的,自家的糧,還要留下足夠一家人的口糧,剩餘的才會拿出來賣,因為糧價隨著季節波動,百姓不會一鼓腦的全部賣掉,都是要用錢了才會零散的拿出來賣。
宋知夏為了扮的像,特地在米糧店學了兩天,雖然不精,但是看糧食的成色還是可以,至於估價裡頭的門道麼,反正她又不是真的糧店夥伴,她想怎麼報就怎麼報。
於是宋知夏的隨口報價總是很合百姓們的心,她總是按最高收價來收,百姓們一聽她的報價就立馬把糧賣給了她。
賣了糧,有了錢,心情就好,百姓們這時候就會與宋知夏侃大山似的瞎侃起來,宋知夏也能從中打聽到她需要的訊息了,這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回京的車隊慢悠悠的往京城去,宋知夏也慢悠悠的在各個州府亂竄亂打聽,她也不是什麼訊息都打聽,她只關心百姓過的怎麼樣,吃不吃得飽飯,稅收和徭役如何,至於高門大族,呵呵,很簡單,連打聽都不用,一看當地的官員是誰家兒郎就能知曉一二了。
就這麼走了一路,打探了一路,宋知夏就知曉了明國如今的真實境況。
不算差,對於民生來說,百姓過的下去。
但是對於明國政權來說,一點兒也不算好,因為政令下不達鄉間,這是個十分危險的訊號。
宋知夏在鄉間轉了一大圈,發現竟然沒有人知道明國開創之後,新帝免了天下百姓五年的土地稅徵,徭役也免了一年減了兩年,可是各個州府仍然在徵收地稅,派徵徭役。
收去的稅收交給了誰?
派徵的徭役又是服了誰家的徭役?
不知朝廷政令,只知地方政令,這代表什麼?
代表上下分離,分權分國啊。
宋知夏冷笑,這是送上門的把柄啊,她要是不動手,豈不是對不起這些大族的“殷勤相送”。
京城就快到了,宋知夏迴歸了車隊,當回了她的昭陽公主。
遠行的殺神煞星迴來了,這一回,不知又會掀起怎樣的風浪呢?
作者有話要說: 時光飛逝,刷一下,殺神煞星又回來了,哈哈哈
第202章 明國政事
宋知夏的迴歸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宮廷震盪,除了宋知秋不再進宮外,其它的一如既往。
哦,不,還是有了新的變化,因為宋知夏多了一位嫂子。
宋知夏和嫂子何汐的第一次見面十分的平平淡淡,兩人互相見禮,並互送了禮物。
宋知夏因為前世的印象,對於何汐並沒有什麼好的觀感,對她的態度有些平淡生疏,而何汐也沒有表現出對宋知夏這個小姑子的親熱,也許是天性,何汐對於張氏這個婆母也沒有表現出多親近,整個人呈現出的就是一種無可挑剔的端莊,這種端莊若是在隆重的場合還好,但在這種家人團聚的場合,反倒顯得有些古板不可親了。
若是在以前,宋知夏肯定要暗中給這個嫂子一點小教訓了,她就是不喜歡這種端著的人,但是如今不行,不是因為她顧忌宋勇毅的想法,顧忌何汐的太子妃身份,而是因為何汐身懷六甲了,宋知夏馬上就要當上姑姑了。
何汐懷著的是宋勇毅的第一個孩子。
雖然宋家已經是天家了,天家是可以不用遵守尋常的世間規矩的,但是張氏張皇后她還是願意遵守嫡庶有別這個規矩的,在太子妃何汐生下嫡子之前,張氏並不樂意見到有庶子出現,所以宋勇毅的四位美人還是要服用避子湯的。
四位美人當然不願意,拼命的在太子的枕邊賣可憐,但是耐不住宋勇毅他是個對女子要求嚴格的人啊,他覺得媳婦服從婆母的吩咐是理所應當的,有怨言是不對的,所以四位美人的枕邊風並沒有引來宋勇毅的憐惜,反倒惹的他罰了四位美人,罰四位美人重新學習女戒女德還有孝經。
這一番後宮小風波很快傳到了宮外,傳的有形有聲的,後來這事竟成了太子的小逸事,人人提起太子,都說太子是個守禮有德的儲君,是國之幸事也。
這事宋知夏也是回來之後才聽說的,當時她並沒有發表任何言語,但是如今她見著了身懷六甲的何汐,顧忌著她的肚子,宋知夏也只能放下教訓何汐的念頭了。
張氏與宋知夏久別重逢,絮絮叨叨地說起後宮裡的事,宋知夏聽了一耳朵的後宮爭寵,生了滿肚子的不耐煩。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