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2/4 頁)
敢相信耳中聽到的答案,“怎麼會是東景?”
張氏一想到東景,緊跟著就想到遙遠的海那邊,又想到那裡落後的生活條件,張氏的心一下子就糾緊了。
“你要是真定給了東景,先不說那邊過的苦,連吃飽都難,你又是嬌生慣養嬌滴滴長大的,沒人服侍,你怎麼操持家務?就是單單說離的那般遠,真的是山長水遠萬里迢迢,母親,母親這輩子還能見著你幾次?”說著說著,張氏的淚就下來了。
宋知夏無奈嘆息,看吧,她就知道會這樣,母親一定會擔心她,然後一定會哭。
張氏見女兒沒有應聲,擦了擦眼淚,抬頭看她:“你捨得母親?捨得故土?”
宋知夏嘆了一聲,抱著母親的手臂不說話。
張氏又問:“是你自個定的,還是你父親給你定的?”張氏現在知道自己的小女兒不是她所想的小孩子了,她極有主意。
宋知夏眨了眨眼:“是女兒自己定的,因為東景最合適。”
“最合適?”不是最喜歡?張氏心中複雜,她的女兒,比她所想的還要理智。
“母親您想,東景他是外族人,對夏國的權力沒有野心,八甲部族遠在海那邊,對夏國的局勢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樣的聯姻物件,是遠比夏國的世家大族更為妥當的物件。”
“若是在夏國選駙馬,世家大族得防著他們趁機攬權,寒門子弟,又得擔心他們行事粗鄙,不守禮法。”
寒門子弟在禮教上,的確不如世家出身的子弟守禮,仁義禮智信,五常中,尤其不守信,寒門子弟不守承諾的例子太多了,不是像前朝大將軍王那般登位後沉溺女色害死原配逼反嫡子的,就是如梁朝探花那般中了進士就改回原姓抹掉祖父是入贅女婿這一事實的,要不就是如韓朝御吏持身不正原是過繼之子卻苛待養父謀奪養父家業供養生父的。
這些翻臉不認人、得志便毀諾的例子太多太多,所以到了夏朝時,寒門庶人被打壓的比前兩朝更嚴重,因為他們一出生便已經打上了不守信的標籤了,而宋力剛之所以仕途走的比章金慶要順要高,除了他運氣好之外,他立身持正也是一大原因,因為他不愚孝,守信諾,重忠義,所以外事強,內闈清,夏帝才放心提拔他。
宋知夏繼續說道:“世家、寒門,都各有優缺點,要找一個合適做姻親的家族,又能包容女兒性情的男人,太難太難了,女兒雖然見識淺薄,見過的男人不多,但能讓女兒真心誇讚的,也只有父親和師祖了。”
宋知夏笑了一聲:“母親,女兒真羨慕您呢。”
張氏不好意思的括了女兒俏鼻一下。
“就是真找到了,日後會不會變呢?這又難說了,畢竟女兒是公主,權勢動人心啊。”宋知夏輕嘆。
張氏明白女兒的意思,女兒之前剛剛說了,夫君身邊不會有別的女人,而她自己年紀又大了,所以自己的兩個女兒很可能就是唯二的公主了,而大女兒與父母離了心,不可能再有什麼未來了,僅剩這個小女兒,是真真正正的天家明珠,她的身份,註定了她站在權勢的中心,這權勢,能讓她幸福,也能讓她不幸。
張氏摟緊女兒,輕輕撫著她的背:“我的兒,難為你了。”
宋知夏笑了:“女兒不難為,正好女兒身邊有東景,東景就像是上天特意為女兒送來的好人選,女兒就順從天意選中了他。母親您想,東景他為人好吧,八甲部族做事也正派吧,雖然生活過的苦一些,不如我們這邊好,但是他們也有好的地方啊,他們重義守諾,一諾既出,千金不換,而且他們尊重女子,從來都是一夫一妻,也不會把女子拘在家中,讓她們嚴守各種規戒,這樣的地方,正合適女兒的性情啊。”
張氏暗歎,的確,東景是最適合女兒的人選,八甲也是能包容女兒性情的淨土,女兒去那邊,比留在這邊幸福。
“母親知道東景好,可是,母親捨不得你啊。”張氏捧著女兒的小臉,心中萬分不捨。
宋知夏笑了:“不要緊,東景又不會拘著女兒,女兒可以每年回來一趟啊,更何況女兒又不是馬上就過去,女兒與東景定的是七年之約,七年之後,女兒才會過去,而且要是這七年中,東景對不起女兒了,這婚約就作廢,女兒不用賠上一輩子。”
這是明明白白的不平等婚約啊。
張氏瞪大了眼,不敢相信:“東景他肯?”
“他肯啊,而且這婚約內容也與八甲的康加頭目說過了,康加頭目也沒意見,他還說會幫我看著東景的。”宋知夏得意的揚起了笑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