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還需要再在地裡長上一段時間。
李小嬋謝過了眾人,自己趕了牛車載著採摘的棉花回家去了。
到了家裡,卸了牛車,李小嬋招呼文嫻將棉花曬好,將老黃牛拴好添草料,她自己則去屋裡將今天哪些人來自家幫忙,做了多久的工,都記了下來,等到秋收秋種結束之後,再一起結賬。
因為姚士卿提前囑咐了李小嬋,要多留一些玉米種子,所以今年除了玉米,李小嬋就只種了這兩樣麥茬莊稼,留作榨油和紡線織布裁衣或是做棉衣棉被。因此,接下來玉米成熟還有待時日,地裡又沒有別的活兒,李小嬋便閒了下來,除了每天在家裡磕磕芝麻、翻曬棉花,就是去地裡將零星盛開的棉花再採摘回來,或者是將扒鏟子、鐮刀磨快,等著砍玉米秸稈,再順便將院子裡、房簷下拴上幾條粗繩,留著晾曬玉米。
說不忙,其實也閒不住,這些瑣碎活兒要是不先做好,到時候手忙腳亂的最耽誤正事。
眼見著秋收眨眼即至,李家村的村人都開始著急,這秋收秋種的搶收隊兼糾察隊,到底還要不要成立。
夏收夏種的時候,大家都因為搶收隊的成立獲利不少,不少人便期待著秋收秋種的搶收隊也能趕緊成立起來。大戶人家,自然是希望自家的秋收秋種在任何田氣情況下都能夠順利完成;田少或者是無田產的人家,自然是希望能夠加入搶收隊,獲得府庫發賞的數額可觀工錢。
可難就難在李名遠最近都住在瞻遠院,聽從姚士卿的指揮,正在忙著從全域性上把握整個西川府秋收秋種的大局,哪裡有時間管李家村秋收秋種這種小事。於是,村人們雖然著急,卻也一時找不到合適人可以傳話給姚士卿,只能日日去找李小嬋詢問李名遠什麼時候回來,順便抱怨兩句。
李小嬋就在這些零散的抱怨中,靈機一動,想,自己報答李大娘一家的機會來了。
收集了民生民願,李小嬋沒有耽擱,立刻就去動身進了城,準備向姚士卿反應李家村的百姓對秋收秋種時成立搶收隊一事的期待,順便,說出自己的打算。
不湊巧的是,姚士卿正好下鄉視察秋收情況去了,並不在府衙,廖雲清和李名遠也一起跟去了,一個可以暫時拿主意的人都沒有。李小嬋又沒有辦法憑藉一己之力說服整個李家村的村民,只得在府衙等著了。
……………………………………………………………
推薦朋友藍小懶力作《庶女謀》:
魔界公主淪為將門庶女,
爹不疼,娘不愛,
且看她步步為營,
精心謀劃。
庶女謀,
一謀錦繡良緣,
二謀一品江山。
第八十二章 舉薦
時值金秋,丹桂飄香。
府衙後院也種有十數株桂花樹,此時剛過正午,香味還很濃烈,幽幽丹桂香飄散到了後院的每一個角落。
李小嬋就坐在迴廊裡,對著幾株飄香丹桂,著急地發呆,絲毫靜不下心來欣賞那些細細的米粒兒大小的金黃,還有油綠油綠的翠華,就連那平時聞起來沁人心脾的幽香,也讓她覺得濃郁得想要讓人窒息一般。
有腳步聲從身後傳來時,李小嬋連忙站起來整好坐皺的衣裙,抬頭就見姚懷禮和姚懷瑾兩兄弟正在激烈地爭執著什麼,且邊爭執邊朝她這邊走來。李小嬋想要躲避,卻發現自己已經暴露在對方的視線裡,而且周圍也沒有可供她躲藏的地方。
李小嬋乾脆淺淺一笑,主動施禮問好:“見過兩位公子。”
見有李小嬋在,姚懷禮和姚懷瑾兩兄弟不便再爭執下去,讓人看笑話,都住了口,努力地收斂情緒,然而氣得微紅的臉色還是出賣了他們倆。
“小嬋來了。”
“李姑娘來了。”
姚懷禮和姚懷瑾異口同聲地回道,說罷,又驚愕地互看一眼,但是很快便都迅速扭過頭去,不再理會對方。
只是稱呼而已,並不是什麼大事,姚懷禮生性灑脫,交朋友全憑性情,既然覺得她可以結交,直呼其名,也是自然;姚懷瑾為人知書達理,覺得男女有別,稱呼她一聲李姑娘,也不算見外。
李小嬋清楚兩兄弟的性情,所以並未在兩人對她的不同稱呼上糾結。
就當做沒有看到兩兄弟對他們各自稱呼的詫異,李小嬋笑著點點頭,說:“村裡有點事,需要向知府大人請示。”
姚懷禮一聽是和姚士卿有關的事,頓時就不感興趣了,一臉漠然地說:“那就等知府大人回來。你再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