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打發晚飯後無聊的時間了。
“對了,大公子怎麼沒跟著回來?”一從對李名遠的崇拜中回過神來,文嫻就立刻詢問。
李小嬋瞥了文嫻一眼,正要開口勸誡,李名遠就開口了。
“兩位公子高風亮節,說是絕對不貪圖百姓的一針一線,所以吃住都是自己準備妥當的。”李名遠眼裡掩飾不住的讚歎,“他們晚上回城裡住,大早的再趕過來,真是辛苦。”
文嫻失望地嘆息一聲,她還想著趁機撮合姚懷禮和李小嬋呢。
李小嬋卻是鬆了一口氣,回自己屋睡覺去了,養精蓄銳,準備麥收大戰。
第二日,朝霞滿天,遮住了朝陽。
偶爾吹過的風裡,裹挾著讓人心煩的燥熱,無處迴避。
李小嬋盯著東天看了半晌,嗅出了一股風雨的味道。
夏天的雨,大多瓢潑傾盆,來勢洶洶,李小嬋很擔心一場大風雨襲來,自家的麥子會倒伏在地,不好收割。
李名遠天微微亮時,就去村口迎接按時來訪的姚懷禮和姚懷瑾了。算著時辰,這會兒三人應該已經前往地裡了。
李小嬋跟文嫻招呼一聲,就戴上草帽,帶了一把鐮刀,直奔自家麥地去了。
麥浪隨著晨風起伏,將麥田裡的暑氣慢慢暈散開來。
還是早晨,竟然有隱隱的熱浪在麥田上翻滾、蒸騰。
一頂新建的草棚,矗立在田邊,不時有人進出,在周圍走動——那是姚懷禮和姚懷瑾兩兄弟的臨時指揮所。
李小嬋圍著自家的麥田走了一圈兒,見先前還有些發青的葉子這會兒幾乎都全部焦黃了,跟麥穗一色,遠遠地一看都難以分清。要是天兒好的話,明後天就能全部收割回家了。
但是,這天色……
李小嬋起身,皺著眉頭朝四周眺望,看著周圍同樣還未收割的麥子,又看了看不遠處村子外圍茂密的樹林,才漸漸地舒展了眉頭。
就算是真的有了暴風雨,有樹林的阻擋削減,還有周圍麥田的一起承擔,自家的麥子應該也不會倒伏太多。
揮走憂煩的心緒,李小嬋拿起鐮刀,彎腰飛快地把壟頭地邊稀落歪斜的麥子先割了下來,免得到時候人多手雜,割了鄰家的麥子,或是踩壞了邊上的麥子。
李小嬋動作嫻熟,一手兼臂攬麥,一手鐮刀飛快,蹭蹭地往前移,一路在腳邊放下成把成把的整齊的麥子。
很快,壟頭地邊的麥子就收割完畢。
將先前放置的成把的麥子三三五五地整到一起,又隨手抽了幾根麥子熟練地打結捆紮,不到半柱香的時間,李小嬋就把麥子捆紮完畢,又麻利地垛在了一起。
有搶收隊成員巡邏經過這裡,見李小嬋面前堆著的那一小堆捆紮好的麥子,熱情地要上前幫忙——奉承李名遠是一,關心鄰里是二,李小嬋在李家村一直很有人緣。
李小嬋甜甜地道了謝,和來人一起把麥子裝到板車上,運回了家裡。
家裡院子雖然不很大,但碾這一點麥子還是不成問題的。
更何況,李小嬋據經驗推測,風雨將至,要把這點麥子拉到麥場碾壓脫粒,到時候反而得費事再往家裡拉。
一路上到了家,卸了麥子,又招呼來人喝了一大碗涼白開水,李小嬋這才開始攤麥。
招呼躲在屋子裡乘涼的文嫻出來,將麥子捆解開,李小嬋自己則熟練地將麥子一層層地鋪了小半院子,先行晾曬。
趁這個空當兒,李小嬋去牽了牛,套上石碾子,又找了笤帚、簸箕、木鍁。
而文嫻,早就在攤完麥子之後,躲到屋子裡避暑了。
一切收拾停當,殘留在麥子上的露水也被漸高的太陽蒸騰幹了。
李小嬋將牛趕到攤開的麥子上,一邊吆喝,一邊趕牛,牛便哞地一聲,拉著石碾子,聽話地一邊又一遍地在麥子上走。
看麥子碾得差不多了,李小嬋將牛拉到牛棚裡,卸下石碾子,拴好,又在食槽里加了些青草,牛便又哞一聲,開心地埋頭吃了起來。
李小嬋看著吃得開心的牛,自己也笑了起來,在這個家裡,跟她最親近的,不是名義上的父母,反而是一直陪伴她的老黃牛——幫她拉石碾子,幫她犁地,幫她播種,幫她運糧食……
西南風漸漸地颳了起來,帶著灼人的暑氣和壓抑的沉悶,鑽進每一個地方。
趁著有風,李小嬋喊在屋子裡躲清閒的文嫻一起出來幫忙揚麥子。
文嫻雖然不甘願,但還是慢吞吞呢地挪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