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人,挑一挑。”
梁梔做害羞狀地低下頭:“外祖母交代需要阿嬌做什麼便是,何須來打趣阿嬌?”
“你給外祖母引薦了不少能人賢才,應該也有法子探一探其他郡城、諸侯國的事,幫外祖母試探考察一下淮陽梁王之後,共五子的品行如何。”竇太后說道,她沒有打算向梁梔隱瞞自己的打算,“大漢的天下,不能有半點閃失。”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還有一更~今明兩天都是雙更,補上之前說的加更,實在不好意思,久等了(*^__^*)
☆、懲罰系列大漢天子(四)
“阿嬌明白,外祖母只管放心。一有訊息,阿嬌就讓綠柳給您送去。”梁梔答應道,臉上對竇太后話裡的深意沒有表露出分毫驚訝與不贊同;這讓竇太后心裡更是滿意。
“阿嬌只管看著,有哪個覺得不錯的便和外祖母說,外祖母替你做主!”她舊話重提,可是梁梔心裡另有打算,只好撒嬌賣乖,糊弄過去。
竇太后連夜就趕回皇宮,梁梔想到歷史上有過記載,竇太后希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在漢景帝之後登上帝位,“兄終弟及”。可是無奈群臣反對,漢景帝立了劉徹為太子,這一想法最終沒能實現。如今劉徹一直無所作為,有沒有權力,而且漸失民心;竇太后便又生起了讓梁王之子做皇帝,以彌補梁王沒有做成皇帝就死了的缺憾。
其實梁梔對此一直有些不解,都是自己的兒子孫子,誰當皇帝有什麼差別?可是如今不是在意這個問題的時候。她的任務就是讓漢武帝徹底失去光環,要虐他,當然得讓他丟了皇位。
梁梔把竇太后說的事交給了蘇武,他在竇太后那裡並沒與受到重用,正覺得鬱郁不得志;梁梔的請求一說出來,他就答應了;當夜就與梁梔派給他的幾個侍衛上路了。
所有的事情都在進行之中,推恩令實行成效顯著,郡國混亂的局面總算有所好轉;由梁梔暗中動作,借館陶公主向上考察、推舉人才的方式得到各郡效仿,察舉制進一步得到了推廣;張騫出塞比歷史上提前了好些年開始,由梁梔向竇太后提議而得以實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董仲舒的其他主張也在竇太后鼎力支援下,梁梔借儒生們的筆墨下,在漢朝全面推行。而原本該因為做了這些舉措漸漸掌握實權,名揚千古的漢武帝劉徹,如今卻只能依舊躲在竇太后的陰影下。
“竇太后,為什麼她還活著?”“張湯,你不是說有一些能用的儒生等我接見?可是為何他們都成了效力竇太后的人?”宣室內,漢武帝劉徹正急躁地來回走著,對一旁躬身的酷吏張湯責問道。
“陛下還請稍安勿躁,卑職今日入宮,便是向陛下引薦幾位得用之人的。他們現下就在門外候著,可要傳他們進來覲見?”張湯又一拱手行禮,不急不慢地問道。
劉徹一聽,臉上終於微露笑意,急切道:“那還等什麼,還不快宣!”
張湯帶了人進來,對劉徹說明了幾人的身份,幾人分別向劉徹行大禮後,其中一自稱桑弘羊之人向他提出鹽鐵酒官制,所得計入國庫,以此作為皇室所需和軍餉的開支,這樣可以在不增加賦稅的前提下,加強對此的控制。
劉徹卻覺得這個並不急於一時推行,他眼下最急需的,是做成一件能培養自己親信,增加自己威望的事情。張湯不愧是劉徹身邊待得最長的人,一眼就看出了劉徹所想,指著其中一人道:“這一位,是卑職的友人引薦的,是將門之後。想來定能為陛下解憂。”
那人得到張湯的示意,上前一步單膝下跪道:“草民李廣叩見陛下!”
劉徹見其氣概不凡,心中已信了大半:“你能如何為朕解憂?”“草民若為將,定替陛下討伐匈奴,安我大漢,為陛下分憂!”李廣聲如洪鐘,又言之鑿鑿地將如今大漢與匈奴之間的形勢一一列舉,認為大漢一直對匈奴採取柔和的態度只會助長其囂張氣焰。漢武帝一聽便覺得甚合心意,若是能將匈奴徹底消滅,自己也就有了與竇太后抗衡的能力威望了!
越想越覺得應該對匈奴發兵的劉徹也顧不上接見其他人,隨意揮了揮手讓他們都退下,然後開始和李廣商議討伐匈奴一事。也許是民間的各種非議和竇太后的權威日盛,讓漢武帝劉徹覺得自己的帝位越來越不安穩,因而忘了思慮周密。商議一夜之後,第二日上朝時,他就頒了聖旨讓李廣領兵出征邊塞,討伐匈奴。並且為了確保軍餉開支,加徵賦稅。
這一旨意一出,頓時引來朝野一片譁然。征戰於匈奴毫無準備不說,還要增加那麼多的賦稅,這如何能夠?有許多大臣聯名上書反對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