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3/4 頁)
己的親生兒子,原來真相竟然是這樣!
她的祖母姓崔,閨名晴雪,是荊州崔家的嫡小姐。崔家在荊州也是世族大家了,至少在那個時候還是一個輝煌的大家族,在荊州無人能及。按理說荊州和京都相隔千里,兩府沒什麼機會結親才對,但是當年祖母是怎麼會嫁到了京都呢?現在她才知道中間還有這麼一回事。
話說當年曾祖父出征的時候受了重傷,被敵兵一路追趕到了荊州,卻因機緣巧合被當時的崔家老爺,也就是祖母的父親所救,將他帶回了崔府,為他請了當地有名的大夫為他診斷又讓他在崔府裡養傷。兩人在這期間也從一個陌生人變成了好友,剛好那個時候崔夫人正懷有身孕,將近臨盤,曾祖父覺得崔老爺救了他一命,而且兩人興趣相投,又結為了至交好友,如果能親上加親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於是就拿出了一塊貼身玉佩說如果夫人將來生下來的是男子就與自己的兒子結為異性兄弟,如果生下女子兩家將來就結為親家,親上加親。崔老爺也覺得這個主意甚好,當即就答應下來,收下了曾祖父的玉佩。曾祖父傷好了之後就回京都了,回京都之後不久宮裡就發生了叛亂,曾祖父一心撲在了上面,也就沒有時間去想荊州的事了,更加沒有讓人聯絡荊州崔家,時間一長,荊州崔家就以為曾祖父是忘記這回事了,只是感嘆了一番人心難測,也沒有繼續糾纏下去,只當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兩府倒也相安無事,但是誰也沒想到等崔夫人生下的女娃長大成人之後會做出這種事來。
崔家是大家族,自然不止祖母一房了,祖母父親有四個親兄弟,三個庶兄弟,姐妹另外也有好幾個,當時崔府也像現在的榮國公府一樣並沒有分家,偌大的一家子全都住在同一個宅子裡面,情況可想而知了。祖母的父親是嫡長子,繼承崔家是理所當然,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麼想的,他其中的一個兄弟就暗地裡想要取而代之,為了毀掉他,然後想出了一個惡毒的辦法。
當時祖母父親的這位兄弟有一個小妾生的兒子,樣貌出奇的俊秀,性子也好,當年只有三歲,等祖母出生之後她父親的兄弟就常常指著祖母對自己的這個兒子說以後要經常陪妹妹玩,要對她好之類的。這個小妾的兒子也是個聽話的,父親叫他怎麼做就怎麼做,除了晚上睡覺的時間其餘時間都在正房那邊陪妹妹玩。
原本這也沒什麼,哥哥陪妹妹玩不是正常事嗎?大家誰也沒放在心上,祖母的父親反而覺得很高興,覺得女兒有玩伴了,雖然自己也有幾個兒子,但都不是願意陪小女娃玩耍的年紀了,自己弟弟的這個兒子剛好。就這樣子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祖母逐漸長大了,她從小就很愛粘著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這個玩伴,即使長大了也還是和從前一樣,兩人常常一起,形影不離的。
祖母是崔家正房唯一的一個女兒,自然是被嬌寵著長大,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養成了她說一不二,以自我為中心,甚至有些偏激的性格。她喜歡自己的這個堂兄,即使長大了,所有的人察覺到了不妥,讓她平時和這個堂兄保持距離,不要太過親密惹人非議。可是她還是我行我素,絲毫不以為意,整日和這個堂兄同進同出,絲毫不顧忌到已經漸漸揚起的流言。
祖母的父親這個時候才發現不妥,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心驚膽顫之餘便想趁女兒在還沒有犯成大錯之前將事情扳回到正軌上,想盡了辦法分開兩人。一開始只是隱晦的規勸,後來便是責罵,然後是處罰,最後甚至還強制的分開了兩人,將那位堂兄遠遠的送走了。以為這樣就可以萬事大吉,等時間久了,她自然就會忘記,想通,不會再犯糊塗。
可是大家都將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也太小瞧這個嫡小姐了。一直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過著被人捧著的生活,從來沒有不順心的事情,突然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轉變,更加激起了她內心的偏激感情,她竟然偷偷的從府裡逃了出去,找到了她的那位堂兄。
說起來她這位堂兄也不是糊塗到了不分輕重的地步,他知道兩人是兄妹,雖然不是同父同母親生的,但是血緣上的關係卻是無法抵賴和改變的,所以他勸說她聽家裡長輩的話,以後不要再見面了,對兩人都好。
然後……再後來的事蓮心真是恨不得掩上雙眼,不看了,已經超出她能接受的範圍了!以前她只知道這個祖母是個偏心眼偏得沒邊的,今天才知道,她是她見過最無恥的人!她簡直不敢相信一個古代女子竟然能做出這種事,實在是膽大包天,驚世駭俗,放蕩無恥至極了!就算是在觀念開放的現代也沒人敢做出這種事情來,可是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