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2/4 頁)
情就能搞定的。楊庭安的任務中,還有很多點名到了其他五部,比如說戶部,若是戶部這邊撥不出銀子,那麼他們工部就是再多的計劃,那也只是計劃。
每年大家呈交計劃之後,能審批透過的方案會由內閣轉給戶部,由戶部核算國庫的銀兩以及今年一年的稅銀,再給每個部門核撥銀兩。根據戶部撥付的銀兩,工部還要刪減掉一些專案,挪到明年再去做。但是這個已經是最後的定稿了,在戶部撥銀之前,還需要先和戶部通氣。比如說你工部今年想大展拳腳,需要戶部撥銀兩五百萬兩銀子修建河道、大興土木,結果戶部那邊預算出今年的稅收最多隻有一千萬兩,那你這種方案提出去也不就是扯淡嗎?一半錢都給你工部,其他部門怎麼辦?就算戶部答應,永康帝也不可能同意。
每件事情,都要分為輕重緩急,比如今年需要修建防洪河道,否則以去年的破損情況,今年年初不修,等到夏季大雨沖刷氾濫,衝破河堤,河水蔓延到沿岸村落、縣城,導致大片流民和死傷,那到時候吃瓜落的,第一個就是工部!再比如說太子今年要修建太子府,這太子府怎麼修,計劃多少銀兩,又該怎麼和禮部交接,既要省銀錢,又要合規制。這方方面面、各種彎彎繞繞,都需要接到任務的人去自己思量。
所以楊庭安這一番工作任務分派下來,眾人都是面露苦色。而說完了這一通之後,楊庭安停下來猛灌了三杯茶,然後輕咳了一聲,目光落在了林清身上,看到林清也和其他工部官員認真的在做筆記,倒是心中油然而生一種,這人果然就該在他們工部乾的料的感覺。只是想到剛剛在內閣得到的訊息,臉色也不由得有些凝重:“此次營繕清吏司,為首之要務,是要重新修繕會國館,三月中旬韃靼王子將會攜使臣入京,皇上下令務必重修會國館,讓韃靼皇子賓至如歸。其餘藩屬國,安南、琉璃等到時也會一同前來朝貢。”
楊庭安這話一落,工部上下官員一片譁然!韃靼皇子竟然要攜使臣入京?怎麼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要知道大明初立時,蒙古族被聖祖皇帝趙明光打敗,簽下了每年納貢盟約。聖祖皇帝之後的建武帝又是個英勇善戰的皇帝,為人作風十分悍勇,一生都在戎馬之上,不僅僅將周邊小國逐一清掃乾淨,甚至還將鐵蹄踏上了朝鮮、琉球、安南等一些國家,自那之後,每年京城的會國館都有不少藩屬國前來納貢,除了朝貢時節,平時也會不定期的來大明學習儒家文化,覲見大明皇帝。那時候大明的風光可謂一時無兩!
可是經過幾世的揮霍,如今傳位至永康帝,大明外交方面漸漸處於下風,除了一些安南、朝鮮小國還會每年按照規矩來納貢,作風強悍的韃靼和瓦刺都已幾十年沒有再納過一次朝貢,最近幾年更是與大明關係緊張,前線屢屢傳來韃靼和瓦刺騷擾邊境的訊息。雖然都是一些小規模的戰役,但是蠻夷之族在草原上鐵蹄一旦踏上大明的國土,總歸是讓人心驚膽寒、煩不勝煩!更可況,這麼多次小碰擦,大部分都以大明落下風而告終!
如今韃靼王子突然攜使臣前來入京,這樣的舉動太耐人尋味了!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一個經常跑到你家門口,偷你家東西,打你家人的壞人,突然有一天說要跑到你家裡來做客幾天,還說要送你點禮物,你說你慌不慌?
韃靼和瓦刺是蒙古族一分為二後,各自有新的命名,韃靼統治東蒙古,瓦刺統治西蒙古。雖然蒙古族分裂了,沒有如之前一般擰成一條麻繩,實力也算是銳減,但是相應的大明王朝的統治也日漸沒落,光拿一年的稅銀來講,聖祖皇帝時期國庫裡有一千多萬兩稅銀,到了建武帝,雖然窮兵黷武,但是他講究的是以戰養戰,國庫裡的銀子也沒出現過赤字。到了頂峰的時候,甚至一年的稅銀有兩千多萬兩銀子!而如今呢?每年的稅銀連一千萬兩都沒有,甚至若是遇到天災之年,還要寅吃卯糧,入不敷出啊!
永康帝顯然是有些慌的,所以他勒令工部務必將已經多年不修正的會國館修繕一番,至少在禮數上不失了□□上國的身份,同時又急急召見內閣閣老們,商量對策,研究此次韃靼前來到底所謂何事。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此次韃靼王子所來不善啊!
而林清此刻作為營繕清吏司的郎中,這件工程就是他的任務,而且是當下的重中之重,一點都拖延不得。
林清將這件事寫了下來,並且在會國館和韃靼兩處習慣性地圈了個圈,以示重點。
會議開完之後,工部官員全部散去,唯獨林清被楊庭安叫住了。
林清初來乍到,又第一次接領這樣的事情,若是一個不慎,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