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頁)
其中的尺度就要自己把握好了,否則一個妖言惑上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林清準備了一番,帶上要講解的史書,在旁人豔羨的目光中,便隨太子身邊的太監一起入了東宮。
第90章 第九十章:太子的尷尬
所謂東宮是以太子住所方位命名; 而太子真正辦公的地點是在文華殿。
照理來說; 太子是整個國家地位僅次於皇帝的存在; 東宮的官員配置甚至是完全按照朝廷的班底進行設定的,還擁有一支類似皇帝那樣的禁軍。這些配置都是要讓太子在儲位上的時候,就開始熟悉整個國家機關的運轉,好在登基之後不會茫然無措。
制度的本身是好的; 但是能不能順利實行,其實還是看太子的老爹永康帝放不放權。只要永康帝下令,那麼太子一切的權利就會被收回去。自古以來; 太能幹的太子會被皇帝忌憚; 就怕兒子等不及做皇帝要幹掉自己;太無能的太子會被皇帝嫌棄,從而產生質疑或者動搖。
總之,太子名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隻要他一日不做皇帝,那麼他一日就做不了主; 永遠是活在他父皇的陰影下。
所以太子趙賢自從被選定做太子以來; 心是一直懸著的:上面有猜忌多疑的皇帝; 手上的權利握的牢牢的,一點也不肯鬆手;下面有虎視眈眈的幾個兄弟; 兄弟們的外祖父家還個個顯赫;自己也沒能力去收服幾個有能力的朝臣,說是自己也有一套班底; 實際上是一盤散沙; 跟著他的人都是一些歪瓜裂棗; 難成氣候!
做太子這三年多; 趙賢覺得有兩個字就可以解釋了——窩囊!真的還不如當時做皇子的時候,雖然默默無聞,但是至少不用被別人當做眼中釘、肉中刺這般,天天如芒在背!
只是畢竟是在深宮裡長大的,再天真也知道,如今永康帝既然封他做太子了,那麼無論如何硬著頭皮也要把這太子的位置坐穩!否則放眼歷史,哪一個廢太子有好下場的?!
而上次永康帝讓趙賢主持殿試,趙賢心下是感激涕零的,覺得父皇心裡總算還是有他的,可以讓他接觸一些新科進士,母后也和他分析,可以先拉攏一批進士,如今永康帝還算康健,再做個十幾年皇帝不成問題。那麼如果現在他開始培養出一些自己的親信,十幾年後又是一番光景!
趙賢也聽從了陳皇后的建議,確實籠絡了一批新科進士,只是若論本事,無疑是沈牧涵和林清在這一批新科進士裡面最耀眼的。陳皇后屬意沈牧涵,本身沈牧涵父親在吏部任職,岳家又是如今煊赫的黃閣老,有了黃閣老的支援,還怕這太子的位置坐不穩嗎?
只是趙賢內心卻另有想法,在他看來黃閣老雖然沒有明顯屬意哪一位皇子,但是黃淑妃是黃閣老的侄女,生下的九皇子雖然如今年紀還小,只有四歲,但是有這麼個九弟在,誰知道他們是否能真心支援他?況且之前黃閣老這邊從來沒有表達過要支援他的意思,貿然貼上去墜了身份不說,萬一弄僵反而以後再無轉圜的餘地該怎麼辦?
再者,拉攏朝臣在父皇眼裡是大罪,反而將狀元點給林清,他才可以做的問心無愧,也不懼別人在父皇耳邊吹枕頭風。
只是恩榮宴上沈牧涵出人意料的相救,之後召見沈牧涵也明確表示了自己願意效忠趙賢。雖然沈牧涵沒有說黃閣老也有此意,但能得沈牧涵相助,趙賢已然覺得是一良才,可用!日後定然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趙賢或許性子平庸懦弱了一點,但是別人能想到的事情他也可以想到。雖然他心裡也一直覺得林清也是一塊良才美玉,但是他知道因為當時自己點了林清狀元沒有點沈牧涵,兩人是有嫌隙的,所以遲遲不曾輕易召見林清。
如今林清升任侍講,原本就負責太子講學之職,趙賢才順理成章地召他講學。
這感情麼,總是要聯絡的,否則時間再一長,林清被別人拉攏過去,就算他當時點了林清做狀元,這種知遇之恩很快也會隨著時間而沖淡。
太子趙賢近日來在讀《史記》,今日讀到項羽本紀,林清準備的也是這篇文章的書籍來進行講學。
大明開國的時候,就立下過一條規矩,太子每日必聽日講,每隔五日一次經筵,由閣臣兼任。日講和經筵兩者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探究經文中的微言大義以及以古正證今,學習歷朝歷代的為政之道,吸取經驗教訓。
其實這個規矩在林清看來是有點可笑的:這不就是讓臣子去教未來的領導者怎麼做好皇帝嗎?但是千百年來的封建社會,權利爭鬥的最為厲害的,也是臣權和皇權的鬥爭啊!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