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其二不足之處,乃小夫人選用了不當的瑤琴:
當年伯牙彈湊此曲之時,用的瑤琴乃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由於上段聲音太清,而下段聲音太濁,所以只取中段,中段音質清濁相濟,輕重相兼。取中段之後再把此木段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而做。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再添弦一根,稱為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絃琴。要彈湊【高山流水】之曲,必須用此文武七絃琴才能彈湊出曲中的高妙之處。小夫人隨便選用了一把瑤琴彈湊如此高妙的樂曲,怎能彈出此曲的高妙之處?
其三不足之處在於小夫人彈湊此曲的心態,乃是為了急功近利,想要贏人一把,這恰恰又是違返了伯牙彈曲的本意:
想當年伯牙到晉國做了上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待風平之後,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一時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讚歎不已。樵夫聽著那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的琴音,不時語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又語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聽到讚揚,知道遇上了知音,心中大喜,連忙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在下姓鍾,賤字子期。”伯牙嘆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燭,與子期結為兄弟,並相約來年中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中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曲終之後,以刀斷絃,並仰天而嘆:“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臺,琴破弦絕。此乃感人至深的遇知音的故事,也為這所曲子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因此,後人一般不會選曲子來參賽,因為後人再無一人能夠有伯牙彈此曲的心態,也不會有子期那樣識琴音人的心態……”
哇塞,這是略懂【高山流水】之人能夠講解得出來的水平嗎?聽到這裡,屈寧忍不住暗中稱讚起王爺來。依她看哪,這種解說只有大宗師級別的人才能解釋得出來。此刻她真懷疑王爺剛才所說的,他乃是略懂【高水流水】之曲之人。想她用盡了一生的功夫彈湊這曲【高山流水】,彈得如何,她雖不敢說達到了宗師級別,但優良級別還是敢說的。可王爺的一翻見解,卻把她一生的功夫摧毀得體夫完膚,讓她越聽心裡越鬱悶……
第三十八章 為皇上擋了一劍
鬱悶之中,屈寧聽到王爺還在數落她的彈湊不足之處,不免白眼一翻,無語了。敢情王爺踩她已經踩上隱了?非得在她碎了的心坎上踩了又踩,踩完又揉,揉完又撕,撕完又……
媽|的,心碎了一地,痛死了兩輩子!
只聽王爺依舊數落屈寧彈湊的第四處不足之處,他說:“【高山流水】的奇妙精彩部分為好幾段,每一段都有其獨有的特點。例:
第一段:乃為引子部分。旋律在寬廣音域內不斷跳躍和變換音區,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猶如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不定。
第六段: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著連續的“猛滾、慢拂”作流水聲,並在其上方又奏出一個遞升遞降的音調,兩者巧妙的結合,真似“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
第九段:頌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發,富於激情。段末再次出現第四段中的種子材料,最後結束在宮音上。
以上每段不同的獨特旋律,是不能混之也不能遺漏或者增加,否則,彈湊出來的曲子就不好聽了。小夫人彈湊出來的曲子雖然也其特點,但是,卻不詳盡,給人一種混亂視覺,以假亂真的假象。所以,綜上多處不足,此局應是王夫人為贏者。”
王爺一翻詳解之後,得到眾人點頭讚許,但是,眾人雖都在點頭同意王爺的說法,臉上卻不免露出困惑的神色,想來眾人一時半會難以消化王爺的長篇大論。
穎妃娘娘聽聞之後笑了笑,看著皇上說:“皇上,臣妾早就聽聞楊大人做事嚴謹,追求完美,今日之事,果真讓臣妾大開眼界了。”
皇上笑著點點頭:“這正是楊大人的可敬之處,不會允許自己和身邊的人出半點差錯,或者心存僥倖,這是好事。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