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第3/4 頁)
但見屹立朝堂之上的英王程嶽,沒有半分動容,依舊神色淡淡,不言不語。
永泰帝發話了,“講!”
謝應臺從懷中取出一隻錦盒,開啟之後,裡面是一對龍眼大的珍珠。
珍珠呈淡金色,極為吸睛,只一隻成色略新,一隻略舊。
但無論新舊,這樣的好珍珠,歷來只能作為貢品,呈獻給皇上,民間是不許私留的,只不知謝應臺是從何處得來。
謝應臺道,“這對珍珠,是在北城指揮使,薛東野妻子的嫁妝裡找到的。而他的妻子,從前便是英王妃的丫鬟。據薛東野的母親親口承認,這對珍珠是英王妃給她媳婦的嫁妝。而英王妃的另外一個丫鬟,叫喜鵲的也曾說過,薛大人的妻子來歷不明,卻被英王妃收留,後在英王的協助下,還曾隨英王妃入宮侍候。”
“至於這枚老珍珠,老臣查閱過江南的檔案。發現二十年前,福州有一個于姓大商人,曾購得這枚珍珠,意欲想獻給皇上。卻不想在將這顆珍珠送往金陵官府途中時,遇海盜打劫,遺失了這枚珍珠。而那位海盜,就是朝廷緝捕多年而未得的田喜來。而這顆珍珠與當年檔案中記載,描述相符,極為相似。所以老臣有理由相信,這就是同一顆!”
“而英王府與寧家淵源極深,故此老臣以為,定是英王府早與海盜有所勾結!否則這珍珠怎麼到了英王妃的手上,如今又到了薛家?
想想英王妃先將貼身丫鬟嫁與薛東野,後英王又在與西胡作戰中,不遺餘力的提拔薛東野,更兼贈送這樣貴重的珍珠,賄賂陛下手握兵權的將領,這到底是何居心?臣不敢細思!”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
很多人再看向程嶽的目光裡,甚至帶上了幾分憐憫。無不想著,英王府這回肯定是完蛋了。
因為這不是別的小事,而是跟海盜有勾連啊!
那田喜來是什麼人?
是朝廷通緝多年的大盜,著名的反賊啊!
英王府如今跟他扯上關係,哪怕只是個嫌疑,可跟謀反一樣,都是最遭帝王忌諱的事了。
況且再加上一個在京城看守城門的薛東野,確實是招人嫌疑。
而且,以謝應臺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既然敢舉報這件事,必是有了些確鑿的證據。就算程嶽再機智,能洗涮冤屈,可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扣下來,以英王府的尷尬地位,只怕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吧?
果然,不等程嶽反擊,謝應臺就從袖子裡又掏出幾份白紙黑字的證詞。
“這些,俱是薛家等人的口供。因茲事體大,數人已被扣留,只待陛下審問。如有人說老臣嚴刑逼供的,儘可以去查驗,若有半點傷情,儘管將老夫人頭摘去!”
他都做出這樣保證了,朝中大半人倒是信了他的話。
但要說英王府刻意與海盜勾結,大家是不信的。
只以為是英王妃行為不檢,誤收了個來歷不明的丫頭,得了個來歷不明的珍珠,卻不想被謝家抓到,做了保命的把柄。
但茲事體大,此時越是跟程家關係好的,越是不敢開口解圍。而關係不好的,樂得看笑話不說,誰肯幫忙呢?
之前曾在除夕夜裡,跟程峰共事過的張誠將軍,想站出來說話了。
今日大朝會,但戚老都督毒傷未愈,皇上特許了他兩個月的假期,讓他在家調養。戚家二郎也跟著告假,回去侍疾了。
今日在朝堂之上,程家除了程嶽,程峰程嶺都未上朝,那就只有他,還能代表九軍都督府說幾句話了。但在張誠要站出來之前,有人比他更快的出聲了。
“下官有一事不明,想請教謝老大人。這審案問案是我刑部之事,尤其涉及官員,該是大理寺之職。為何此事不經由我刑部和大理寺,直接由謝老大人奏上?”
這話說得有理。
當下刑部尚書洪大人和大理寺卿段大人,臉上都掛不住了。
而謝應臺看人一眼,頓時新仇舊恨勾上心頭,冷笑道,“謝探花,你跟英王妃以師兄妹相稱。這個案子,旁人都問得,只有你,恐怕要避嫌吧?”
第577章作死
謝云溪理直氣壯道,“謝老大人,你不能因為我殺了你的長孫,就來報復我師妹吧?是男人,你儘可光明正大的來找我尋仇,藉著婦人用的幾顆珍珠生事,這算是哪門子的道理?”
謝應臺惱道,“謝探花,請不要在聖前胡攪蠻纏!本相說的是軍國大事,豈是因為一點子私仇?”
謝云溪哈地笑了起來,“這是哪門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