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第2/4 頁)
的感動了一把。
瞧這孩子多懂事,多貼心?還不自私,知道照顧人。他本就有意給王惲賞個座兒的,如今更是把這份人情賞崔鴻了。
“那你去給王老大人搬個凳子過來。”
哎!
崔鴻聽話的跟著小太監去搬凳子了,可哪裡真的要他搬?
小太監們早箭步如飛的捧了凳子來,直送到崔鴻的手上,讓他放下,請王惲坐下,就算是他的人情了。
王惲也從善如流,謝了崔鴻,然後便望著皇上,說起正事,“方才臣進殿時,隱約聽著要招安海寇,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怎麼又不說了?”
這個……
永泰帝有點卡殼了。
他這位首輔大人能幹是能幹,卻也特別的公私分明。
只要是有利於江山社稷的大事,他是敢跟自己拍板叫勁兒的。剛才沒把程嶽弄出去,這會子只怕不大好弄了。
果然,謝應臺還想張嘴,把這事造成既定事實,可王惲根本不理他,只望向程嶽道,“英王爺,老夫方才有些沒聽明白,能請您再詳加說明麼?”
對這位大人,程嶽也是敬重的。況且,他還是自家媳婦幹姨媽的公公,一直明裡暗裡照顧著程寧兩家。所以他並沒有帶著怨氣,只平平把方才說過的話,又複述了一遍。
王惲便問,“那田夫人為何會與王爺聯絡?這其中難道還有什麼原委?能否明示?”
這才是正經問話的套路,朝臣們也都豎起耳朵。
然後就聽英王爺平平淡淡,又放出一記大招。
“我家王妃的二舅舅,多年前不慎落水。他當時磕傷了腦袋,忘了家人,卻恰好被那田夫人所救。當時,因田喜來已死,底下人為爭奪田夫人及其勢力,自相殘殺。後機緣巧合之下,田夫人便嫁了我家舅舅。嗯,便是謝老大人之前提到的汪思歸,本名喚作夏明泰。”
噝!
朝中一片倒吸氣的聲音,許多人都瞪圓了眼珠子,對程嶽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麼隱秘的事,他就這麼公開招認了?
程嶽不僅招認了,還主動把親戚往身上攬,“我那夏家二舅雖失了憶,但本性純良本份,自成親後,一直引著田夫人和手下做正經生意。這些年捕魚撈蝦,販些海產,日子倒也過得。興許也是蒼天終不忍見我們一家骨肉分離,舊年我夏家外祖過世之時,他終於恢復了記憶,趕回江南奔喪,跟老人家見了最後一面,我們也這才有了聯絡。”
聽他一口一個我夏家二舅,我夏家外祖,許多人的下巴都快嚇掉了。這樣親戚,旁人避都來不及,你還往自家身上認?
謝應臺叫道,“王大人,你聽聽!這可是他自己招認的,與海寇早有勾結!”
王惲不悅的看了他一眼,“謝大人,你也是一把年紀的人了,如何這般沉不住氣?英王爺又不是洞悉天機,一早就知道夏家和田夫人的這層干係。只怕連夏家都是剛剛得知,既如此,你叫英王爺如何一早就去跟田夫人勾結?若你有失散多年的兒子,終於找回來了,你謝老大人得把他立即殺了,先大義滅親,也好省得他曾做錯事,拖累你麼?”
呃……
謝應臺被噎著了,訕訕退下。
永泰帝不滿的瞪了他一眼,親自上陣了,“既英王早知此事,為何不及時報與朕知?非要等到今日才說,你可是有何私心?”
這話問得就有些重了。
許多人聽出皇上的怪罪之意,不禁替英王府暗捏了一把汗。
程嶽道,“皇上問得極是,臣的確有私心。當臣最早得知此事時,就如尋常人一般,首先想的不是上報朝廷,而是如何壓下此事,親親相隱。因那田夫人畢竟已經改過向善,而臣的二舅,更是連只雞都不敢殺的普通人。若因其失去記憶的時候,稀裡糊塗娶了個海寇頭子的遺孀,就要因此問罪,臣實在於心不忍。”
朝臣們聽得暗暗點頭。
親親相隱,並不犯法,反而是自古就有的律例。
因世人重視宗族血親,萬一有事,就算沒了父母兒女,但宗親也要相互照應。所以若是在親戚犯法時,只要不是謀反一類的重罪,親人包庇隱瞞,也是不追究罪責的。
否則,怎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呢?
看永泰帝臉色不好,謝應臺靈機一動,急忙怒斥道,“話雖如此,可食君之祿,忠君之憂,尤其英王你身居高位,怎能跟無知鄉人一般,刻意隱瞞?”
接得好!
程嶽看他一眼,悠悠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