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3/4 頁)
所以聽得那邊情形不好,寧四娘反倒安心。留夏明啟吃了個飯,次日便打點了禮物,送他歸家。
不過等他走後,為了寧懷璧可能上京之事,家裡倒是也要開始做些準備了。
尤其寧芳,她如今算是名副其實的小管家婆,若到時跟著寧懷璧上京,手上的生意倒是要好生安置一番的。
寧四娘想想,讓寧芳還得留下幾個心腹之人,否則她一時之間也找不出合適的人手交接。
夏珍珍聽著嚇一跳,“娘,您不跟我們去?”
寧四娘真是拿這個兒媳婦沒辦法,無奈笑道,“你怎麼又糊塗了?若是離家為官,按慣例,父母孩子都不能全家帶著赴任的。若二郎果然要上京,你便帶芳兒萍兒和安哥兒三個去。茵兒芸兒還有順哥兒留下,倒也無礙了。”
夏珍珍這才想起,上回聽顧家太太說過,為防著官員犯事舉家潛逃,所以官場上是有這樣的規矩。象她家老爺自出仕之後,二十多年一直聚少離多。也就是如今回家守孝了,才算是一家團圓。
夏珍珍這麼一聽,頓時不樂意了,“那還是不要升官的好,就在那兒當個縣太爺,他回來也容易,咱們去瞧他也方便。”
寧四娘失笑,“上命難違。真派下來了,哪由得臣子任性?快別說這些氣話了,正經把家務梳理好才是。否則,難道你放心讓二郎一人孤身在外?我還不老,用不著你們侍奉。”
看夏珍珍還想拒絕,寧四娘擺手道,“你聽我的。官場當中,若看二郎身邊沒有女眷,難保旁人會送些妾室通房。到時不收得罪人,收了又怕人家別有用心,倒是你跟去安穩。再說還不知你們大哥會求到哪處為官,若地方不好,你大嫂子必是要回來的。就別擔心我在家裡沒伴兒了,還有這麼多親戚呢。”
聽了這話,夏珍珍不好再倔了。只心中對這個通情達理的婆婆,更生好感。
“既如此,便讓芳兒留下吧。她到底年紀大些,也能分擔些家務。”
寧四娘卻不願意,“芳兒年紀也快到了,若二郎真個能入京城為官,倒是可以替她在京城擇門好親。有你倆盯著,我是放心的。”
誰知夏珍珍卻不肯了。
第239章議親
夏珍珍不同意長女上京,是捨不得她遠嫁。
“娘也說了,京城高門自來難嫁。芳兒又是家裡嬌養慣了的,我可不想讓她嫁得那麼遠,沒個照應。倒不如就在金陵附近擇個好人家便是。我不一圖人有錢,二不圖人有功名,只要人好,能跟芳兒說得來,又肯疼她便罷。”
寧四娘沒想到,夏珍珍竟然對長女的婚事,要求這般低。
“那二郎能同意麼?”
聽婆婆這麼問,夏珍珍倒是笑了,掩袖悄聲道,“這也是他爹的意思。說寧可讓女兒嫁個通情達理的才子,也不讓她嫁個一心功名計程車子。否則就跟他似的,太累!橫豎咱們芳兒能幹,家計是不愁的。到時多送些陪嫁,也不指望那點子俸祿過活。”
饒是寧四娘素來穩重,也呆了一呆。回過味來,簡直忍俊不禁。
這兩口子,真是把個女兒寵得無法無天。不過反過來一想,這樣也挺好。寧芳是長女,弟妹們又小,就算嫁了,將來還真的要靠這個長姐多多照應。
若把她嫁個上進青年,日後難免要跟著夫婿東奔西跑,或是留在家中相夫教子,基本沒空照應孃家。
倒不如在金陵附近找個不用承擔家族責任的幼子,一來離得近,有孃家撐腰。二來還有外祖家那些舅舅表哥們照應,只要日子好過了,就是女婿一輩子當不了官,做一對才子佳人,快意人生,又有什麼不好?
如此一想,寧四娘倒也釋然。還很歡喜的把未來的孫女婿人選,從上進有為的官宦青年,改成才華風趣的書香子弟。
而夏珍珍更是貼心的拍了一小記馬屁,“孃的眼光肯定比我們好,就勞您替芳兒操了這份心吧。您若說好,我們必是同意的。頂多,讓相公相看一眼便罷。”
寧四娘聽得心裡舒坦,反倒想快些在兒子調職的事情定下來之前,替孫女找個孫女婿了。到時也讓這兩口子看看,若覺得好就可以先定親,然後安心給大孫女備嫁就是。
於是,寧芳還在操心她爹要是上了京城該怎麼辦,便被祖母頻繁帶著出席一些社交活動了。
什麼張家的壽宴,李家的婚宴,雖然這些場合寧芳也不是沒去過,但因為年紀小,多是呆在後宅,跟那些未婚小姐們在一起說笑便罷。
可如今雖也是跟那些未婚小姐們一處,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