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頁)
誰知顧太太一聽就笑了,“其實這事最早不是我想到,而是他們文院的池院長夫人提起來的。太太不知,那池夫人原是湯老爺的嫡親妹子,湯顥的嫡親姑母。她極喜歡你家二姐兒,早有這個意思,只是跟府上不熟,也不好意思說。若府上有意,她願親自回家說合。”
寧四娘聽了十分高興。
當姑姑的都表示不介意,這樣結親就更有保障了。
留顧家太太吃了飯,再三謝過把人送走,回頭跟媳婦一說,夏珍珍聽了也十分歡喜。
“只如今大姐兒還沒定親,先說起芳兒,會不會不好?”
寧四娘卻是成竹在胸,“你放心,萱兒的事我早看好了。等她們從京城回來,便給萱兒訂親。芳兒那裡,若是說成了,也只放個小定,算不得違禮。只你回去,快給芳兒裁兩身新衣,要大方穩重的,備著湯家來人相看。”
夏珍珍點頭,回去便從夏明啟帶來的好料子裡精挑細選了一番,請來裁縫做新衣。
因兄弟姐妹人人有份,倒也不算打眼,只寧茵揪著寧芳的衣料直皺眉,“娘你是不是拿錯了?這麼老氣的菸灰色,給你做還差不多吧?”
夏珍珍沒好氣的把衣料搶回來,“不懂就別亂說!這顏色繡上粉色櫻花,再綴上珍珠才好看呢!再說,你娘哪裡就老氣了?”
就做件衣裳,還可以綴上珍珠?寧茵瞪大眼睛,連忙舉手,“那我和三姐也要!”
“想得美!”夏珍珍先無情把女兒氣焰拍熄,然後才看一眼寧芸道,“你們還小呢,頂多給你們一人兩顆珠子,做顆釦子便罷。”
這不公平!
寧茵還想鬧,寧芸卻是猜出幾分,把她一扯,抿嘴笑望著耳根微紅的寧芳道,“二姐姐大了,自然要穿得好些,咱們不著急。”
寧芳欲哭無淚。
她也不著急啊!怎麼祖母和娘就這麼著急的想要把她嫁出去呢?想想還是爹好,從來不催婚。
可隨著金墨送來她爹的一封信,寧芳發現她爹似乎也“叛變”了。
第241章湯顥
“……原來那位湯顥湯公子除了愛好算學,會觀天文看地理,還喜歡遊山玩水。可巧前些天和友人結伴去了昭亭山,就是上回你爹帶我們去玩過的那個山,正好路過桐安縣,遇到你爹正帶著鄉親們收繳秋天的稅糧。看衙門小吏算得費勁,鄉親們排起老長的隊,他就順手幫忙算了算,可是幫了你爹的大忙。於是就這麼認識了,然後你爹一打聽,知道他的家底,就動了結親的心思,這不就特意讓金墨送信回來了麼?”
看夏珍珍喜滋滋的拿著寧懷璧寄回來的信件在自己面前顯擺,寧芳無言以對。她還在想要用最疼她的親爹,擋一擋婚事。誰曾想她爹竟也看上了湯家那隻耗子?
還這麼有緣的遇上了,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寧懷璧打聽到這小子沒成親,又不想當官後,跟母親妻子的想法是一樣一樣的,覺得這樣的人最適合給大女兒當女婿了。
而且據寧懷璧信上所說,這位湯顥雖“寡言少語,然心胸甚為開闊”。
以寧芳多年對她爹的理解,這話翻譯過來應該是說,這小子脾氣很好,很適合被自家閨女欺負。
若非得雞蛋裡頭挑骨頭,這位湯顥就一個缺點,那就是相貌平常了些。
只能說五官端正,但小夥子氣質尚可,屬於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型別。因時常出來遊山玩水,身體素質很不錯,有長壽之相。
這一條夏珍珍非常滿意。
之前說湯顥如何如何好,可她沒親眼見過,總擔心會是個弱不禁風的書呆子,如今得了丈夫的親口保證,她再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如今連你祖母也直說兩家有緣,你這些時且老實待著,等湯家來人相看過後,便把你的親事訂下,就算我跟你爹要去京城,也走得安心了。”
交待完畢,夏珍珍親自去給丈夫回信。
這幾年為檢查孩子們的功課,她的學問也大有長進。雖看不懂那些經史典籍,但也在孩子們唸書時,學了半調子成語及詩詞,每回給丈夫的信中,總愛賣弄一二。而寧懷璧又愛捧妻子臭腳,各種奉承誇獎,有時寧芳瞟一眼都覺肉麻。只這夫妻兩個渾然不覺,反樂在其中。
眼瞅著二奶奶走了,房裡幾個心腹丫鬟活泛起來,你推我攘的,笑著上前道喜。
寧芳沒好氣的甩一記白眼過去,“都是些沒心肝的!姑娘我就是要嫁,也把你們先打發了!”
“那您可快著些!”旁人聽了這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