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1/4 頁)
擰�
他不願替程嶽說句公道話,只是不想說而已。
但這些話,就算王惲是首輔大臣,也只能看破,而不能說破。
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分析提出來,看皇上是個什麼意思。
第391章出事
其實西胡求和這種可能,永泰帝也早想過了。但要不要接受,他還在猶豫。
如果再往前十年,不用說,愛面子的他,是絕對不肯接受的。如果再往後十年,可能年老體衰的他,會只求安穩,立即接受。
但如今這個年紀,讓他接受吧,覺得略丟臉。
不接受,就只能坐視戰爭耗費國庫,甚至有可能讓程嶽把軍心慢慢養起來,這是他絕對不願意接受的。
而身為帝王,皇上能夠得到的訊息,其實比王惲更為詳盡。
別看程嶽表面傳來的訊息,是一直在敗,但輸得並不慘。相反,他是在用盡量少的代價,消耗著西胡儘量多的資源。
而霍通雖然能時不時打個小勝仗,振奮一下民心,但真正更能起到效果的,反而是程嶽的緩慢推進。
程嶽的意圖並沒有瞞他,在最新送來的戰報裡,他清楚的寫明,他的計劃是在冬雪封路之前,拿下三川口,把西胡人困在大梁。然後,關門打狗。
永泰帝知道,這個計策一旦成功,將徹底奠定這場戰爭的勝利,讓西胡至少二十年內都沒有再戰之力。
可想著若是讓他勝了,要將這份功勞記在英王府,皇上又是說不出的彆扭。
他之前不是明明讓喬太醫帶了疫病之人的衣服過去傳播疫病了嗎,怎麼就是不奏效呢?
不過密探發回的訊息裡,喬太醫也沒有背叛自己。
他確實是盡職盡責的到處散播疫病了,但可能是西北天氣乾燥且過於嚴寒,就是沒讓疫病流行起來。
咳咳,密探再忠心,也不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湊到喬太醫跟前去細細的看。只看到喬太醫這麼做了,就這麼說了。
而程嶽在密摺裡也說,他爭當前鋒,原是想遵照皇上的意思,帶喬太醫快點散播疫病的。可誰知人算不如天算,疫病這樣難傳播,所以他也是沒辦法,才被推到這一步。
想到這兒,永泰帝又想大罵俞志國了。
他當初挑這個人,是想搶功。可這俞志國也實在太怕死了,硬是不敢衝在前面。
若是他敢豁出去衝到前頭,搶佔三川口,永泰帝立即就能按程嶽的計策配合,來個甕中捉鱉,哪裡還用糾結這麼多?
於是這會子被王惲大人問起的永泰帝,著實犯了難。
皇上犯難怎麼辦?也只能採取拖延政策了。
且擱著,看看情勢再說。
但皇上心裡有了數,知道這仗不會輸得太難看,便有心情操辦嫁娶了。
宜華公主下降新科狀元蘭廷茂,謝耘迎娶七皇子家的福慧郡主,兩場婚事都辦得風光體面。
只可惜蘭家就算傾盡全族之力,但畢竟與謝家這樣積累幾十年的權臣之家沒得比。有些嘴碎的,便同情起宜華公主,覺得她委實低嫁了。
可宮裡的老人卻道,“莫欺少年窮。這會子能順順當當嫁掉,已是福分了。”
她們心裡更加清楚,王朝戰爭打到後期,保不定就有和親獻妃那些破事。比起嫁到塞外吃沙子,誰還敢嫌棄狀元郎門第寒微?
但許多勢利眼,包括宜華公主都是聽不進去的。
可惜到了十月,這話應驗了。
因為西胡派使臣來到京城,張口便是求和。
不過此時因他們的情勢佔優,所以除了預料之中的要錢要糧,他們還要求為他們的王,迎娶一位皇族貴女,永結秦晉之好。
而這位貴女的嫁妝,他們已經想好了,就是慶州。
嗯,不用全部,給靠北的那一半就行。
這讓朝堂再一次炸了鍋。
贊成者有之,遙想當年前朝某位公主,也是和親番外,足足帶來了五十年和平。
反對者有之,拿某位帝王“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說話,這割地賠款嫁公主,實在是丟臉之極。
但贊成者會說,如果繼續打下去,勞民傷財,有傷天和。
反對者便問,若明兒有個強盜進你家,打傷你家人後,還要你家半間屋子,並送個女兒給他糟蹋,你是否如數答應?若做不到,當心“有傷天和”哦!
……
朝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而後宮中的未婚貴女們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