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2/4 頁)
連材一臉錯愕,隨即跪地道,“老奴一個殘缺之人,所倚仗者,無非君心。若不是見皇上對寧書女有三分好感,老奴也不會多看她一眼。至於皇上要如何待她,自有考量。曾聽說人,天子一言一行,皆關乎國計,豈是老奴這樣人能妄言的?”
永泰帝聽得入耳,眼中添了幾分滿意,“此時沒有旁人,你不妨直說,這寧書女嫁入英王府,到底合不合宜?”
第398章出閣
連材微微遲疑,隨即苦笑道,“合不合宜的老奴也不知道,不過年前魏國公府差人往京師送年禮時,無意間瞧見寧書女,便跟御前的小太監打聽了起來。老奴當時正好聽了幾句閒話。陛下若願意,老奴便說來聽聽。”
永泰帝眼睛亮了,“快說!”
魏國公府一直在金陵,跟寧家必是熟識的。
這等下人間不經意的閒話,說不定能聽出什麼來。且此事太容易對質,連材也不敢騙他。
連材道,“聽說從前寧書女她爹寧大人,曾在任上受過重傷,是寧家太太上魏國公府求了好參,才救下性命。”
“當時崔老安人曾有意為孫子提親,卻又沒有明言。只臨終前,送過一把梳子給寧書女。魏國公曾言,說等到寧書女及笄之時,便上門提親。”
永泰帝一臉錯愕,“還有此事?唔,老安人想提親的,應是崔家那個傻孩子吧?”
連材道,“陛下料得不錯,正是崔家那位小時候摔到腦子的小公子。後因寧書女年歲尚小,崔家也未再提。只聽說寧書女後來又提了一次親,是江南一戶湯姓人家。只人家聽說寧書女的母族夏氏,似不擅生育,便就此作罷。再後來,寧家便上京城了。”
永泰帝奇道,“不擅生育?這生孩子還有擅不擅長的麼?”
連材輕笑,“不是這個不擅,而是寧夫人只生了三個女兒,聽說還生得頗為艱難。如今寧大人府上兩位小公子,俱是妾室所出。而夏家有兩個嫁到金陵的姑奶奶,也是生的女兒。如今金陵許多人家都說,恐是那商戶夏家賺了太多錢,才折了姑奶奶們的兒子運。至於是不是的,老奴也不好說。”
永泰帝心下恍然,對寧芳的戒心卻不覺去了大半。
如果寧芳的血脈裡就不擅生育,或者只生得出女兒,那豈不比給她下絕育藥,更加有利?
況且英王府有兩位夫人不孕不育,已經是很招人眼了,再來一個,恐怕就不大好看了。但此事也不可不防,於是,慣常下毒的喬太醫回頭便接到皇上的新課題。
要一副生子藥,且只能生出女兒的生子藥。
這個就有些為難了,不過“勇於任事”的喬太醫還是應下,說這就回去翻看古籍了。
只是寧家想接寧芳出宮的摺子,卻被永泰帝壓下了,這一天沒吃藥,他不安心啊!
忽忽又是數日,時氣日暖,春光漸濃。
因戰事已畢,宮中來往之人俱也帶上笑意。
七皇孫高禎正跟兄弟們說說笑笑,忽見杏花林下,過來一隊宮女太監。
捧著許多箱籠包袱,當中簇擁著一位錦衣女子,依稀有些眼熟,定睛細看,卻是已經改了平常裝束的寧芳。
換下那一身青衣的小姑娘,便如這春花般俏麗,粉嫩的小臉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半點不受賜婚的影響。
七皇孫高禎面上笑容一僵,旁邊九皇孫高祥察覺,轉眼已笑著打起招呼。
“寧書女,文鴛姑姑,你們這是要上哪兒啊?”
周文鴛淡然微笑,“回殿下的話,淑妃娘娘因寧書女婚事已定,想接她到群玉殿備嫁,皇上已然允了,還特賜寧書女半副公主嫁妝。”
高祥忙道恭喜,一時客套完了,便欲離開,可高禎卻悄悄遞個眼神。
高祥心領神會,只好又去纏著周文鴛東扯西拉,高禎趁機也到寧芳跟前,道了聲恭喜。
寧芳卻道,“還未恭喜殿下。只可惜您的婚事,臣女卻無法效勞了。”
皇上已經下了明旨,七八九三位皇孫的婚事都已定下。
只讓眾人大跌眼鏡的是,在宮中最為勢弱的七皇孫居然結了最好的一門親,得以迎娶當朝首輔王家嫡女。
高禎聽得面上微臊,低低囁嚅,“那日,我不是有意失信的。”
誰知皇上會突然丟擲那麼大塊誘餌,他能不吞麼?但對著寧芳總是有些心底發虛。
要不是他為著一已之私,沒透露半點風聲,恐怕也不會造成寧芳與英王府如此尷尬的局面。
寧芳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