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1/4 頁)
“你傻呀?我說的七位,又沒說全是四皇子妃所出。裡頭只有大郡主是四皇子妃生的,其餘六位皆是庶出,不過養大嫁人的也就四皇子妃生的大郡主,和一位側妃所出的三郡主了。”
看她神色有異,寧芳在心裡掂量了一下,也就明白過來了。
四皇子多年沒有兒子,四皇子妃依舊能牢牢把持住自家後院,生下長女長子,且不讓那麼些女兒們長大成人,可見是有幾分本事的。
雖知大家族中嫡庶傾輾嚴重,皇家更是酷烈,可想想那幾個早夭的女孩,寧芳難免心生嘆息。
她是命好,投了個好胎。爹不花心,娘不重男輕女。就算生了三個女兒,也沒嫌棄哪一個。雖有個辛姨娘討人嫌,但家裡嫡庶之間還是手足和睦。
閔雙桃也忽地想起這一點了。
如若不是平素關係處得好,寧芳爹孃怎肯為了庶出的侄女出力?
寧萱她是見過的,柔善膽小,但並不陰鬱狹隘。證明她在家中雖地位不高,卻也是被長輩關愛著長大的。再看寧芳這樣開朗陽光,明淨大氣,可見家風不錯。
再念起自家身世,閔雙桃未免有些黯然。
她倒也是正經嫡出,可她這個嫡出……真是一言難盡!
只寧芳卻忽地想到一個問題,皇上如今只剩下三位成年皇子,而三位皇子也只有兩個將要成親的皇孫。另一位七皇孫還死了親爹,基本算是喪失繼承權。
堂堂皇室,三宮六院,卻只這樣幾個子孫,怎麼算,都能說得上血脈淡薄吧?
這對皇家來說,可真不是什麼好事。怪不得皇上一把年紀還想著討小老婆,可他早那麼些年幹嘛去了?
這個問題還真問到點子上了。
閔雙桃收起心思,瞧瞧左右無人,才敢附耳小聲道,“聽說前些年,皇上只寵公主,不寵皇子。宜華公主的盛寵,就是那會子來的。且皇上很是嫌棄懷過孕的嬪妃,說她們身材走形,肚皮有花紋。弄得那時後妃為了爭寵,人人都是要喝避子湯的。可惜再往後,宮中卻是許久養不出孩子了。”
寧芳琢磨一會兒,便明白過來了。
那時永泰帝還算年富力強,自然不願意看到宮中有成年的兒孫跟他爭權奪利,可如今臨到老了,想起無人可以繼承大位,才開始著急,想想也是自作自受。
寧芳一面心裡吐著槽,一面暗暗給永泰帝的性格圈上個多疑,且剛愎自用的小標籤,跟閔雙桃到了尚宮局。
聽說她們是來抄嫁妝單子的,尚宮局倒是早就備好了。客客氣氣的遞上,還專給她們騰了間清靜屋子,讓她們好做事。
如今寧芳也是知道,自己所屬的繁英殿在宮中還是有些地位的。
女官屬於宮正司,掌糾察宮闈,誡令謫罪之事。
說白了,就是專門監督尚宮局,約束宮女太監,後宮妃子的。
所以宮中人大半要給她們幾分顏面,況且跟尚宮局的宮女太監不同,她們這些女官當幾年差就可以回家嫁人了。說不好以後就是誥命夫人官太太,誰不願意賣個人情呢?
只是如此,寧芳越發鬧不懂文鴛姑姑了。
聽說她也是官宦人家出身,父親還曾經做過翰林,可怎麼就在宮中當了這麼多年的差?還跟萬大有個老太監勾勾搭搭。
咳咳,別怪寧芳想得歪。
實在是宮中的宮女和太監偷偷聯絡,除了對食還有什麼?
萬大有給文鴛姑姑帶的東西寧芳沒偷看過,但她知道,那包袱裡除了衣裳,就是銀票。
因為萬大有存錢的錢莊裡,恰好有夏老太公投的本錢。每回蠶絲生意結了賬,他存進去的銀子,回頭總是在京城被動用。
一回兩回不稀奇,次數多了能不讓錢莊注意?就算萬大有刻意隱瞞,寧芳該知道的還是知道了。
至於上回文鴛姑姑打發小太監去寧家要銀子,卻絕口不提包袱之事,寧芳覺得,更象文鴛姑姑特意給寧家賣好,才送出的訊息。
至於包袱裡的銀票,她不拿又不會跑,回頭寧芳有機會,自會乖乖給她遞上來。她又何必招人現眼的,派人取包袱呢?
只讀書人素來瞧不起宦官,尤其身為翰林家的女兒,文鴛姑姑又是怎麼看上一個又老又醜又沒念過什麼書的太監呢?
寧芳一時想出了神,不小心就把閔雙桃剛抄完的一份嫁妝單子又拿過來開始抄。
“想什麼呢?這是我抄好的,你的在那邊!”幸好閔雙桃很快發覺,寧芳才意識到自己犯了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