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3/4 頁)
招牌哄人,若是二丫頭有個好歹,讓我怎麼過意得去?”
她說著,也氣哭了起來。孟大夫人忙道,“這不關你的事,芳姐兒心裡明白得很,否則也不會讓萱兒專門還給你帶話了。”
聽到這裡,寧懷璧不得不插了一句,“芳兒如此行事,會不會給府上招禍?若定國公府發難,倒不好辦了。”
第345章指點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據說淑妃娘娘的母家,也是謝二夫人的孃家,定國公府便是源於這個“舊時王謝”裡的謝家。但時日既久,又經逢戰亂,難以考證,但如今這個謝家確也是累世的簪纓世族。
須知如今的定國公,謝府的當家老爺子,可是內閣響噹噹的第二號人物,次輔大人兼執掌吏部的謝應臺!
雖說永泰帝奪了淑妃的權,未必只是因為寧芳的緣故,但畢竟事情的起因在她身上。若定國公府因此記恨寧芳,並把賬算到英王府頭上可怎麼辦?
寧懷璧倒不怕人家來找他麻煩,因為以謝老大人的實力要來碾死他,絕對就跟大象碾死一隻小螞蟻似的輕鬆。
既然怕也沒用,那就不必怕了。
所以,他只擔心英王府。
可程嶽卻不甚擔心,反淡淡來了一句,“今日宮宴上,皇上似有意為公主擇婿,謝家謝絕了。”
當時不過是永泰帝向謝應臺讚了一句,說謝家子弟看著倒是人物出眾。
可謝應臺立即謙虛的說,他家子弟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若要看年輕俊彥,還得等到春闈時分。
大人物說話從來不會那麼直白,皇上這一小小試探,頓時就明白了,謝應臺大概不願意拿自家子弟來尚主。
因為駙馬雖然尊貴,卻是入不了朝政中心的。
而皇上雖然一言九鼎,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但他這是要嫁女兒,並不是娶媳婦,所以還得圖個你情我願。謝家若實在不願,他也不好勉強。
但是因為謝家的拒絕,以永泰帝的個性,肯定在短期內對謝家沒什麼好感,所以因此打壓淑妃也不是沒可能。
所以相應的,謝家也不敢輕易出手,替淑妃報仇了。
寧懷璧才安下心,卻聽謝二夫人又性烈道,“那三郎你們倒不妨給他家多挖幾個坑,先下手為強!”
寧懷璧微哽。
這位還當真是女生外嚮,這樣的話都說得出來。
不過他也不知謝家到底做過什麼,把謝二夫人逼到這般境地,便也不好相勸。
但程嶽似乎覺得挺有道理,告訴寧懷璧一事。
“定國公府在桃縣也有一個果園,還掌控著商販們進京的購貨憑證。”
寧懷璧眼神一眯,這就是桃縣除了皇莊管事外,另一大頑症了。
欺行霸市,以次充好。
桃縣的果子好,但江南的桃子也不差。
寧懷璧記得,金陵一斤剛上市的鮮桃,最貴才賣到二十文錢一斤,但桃縣的桃子卻要貴上三倍,足足要六十幾文!
而且不允許挑揀,都是成筐售賣。靠著筐邊,多放置著好桃那一面,但轉過來,卻極有可能都是爛的。更有甚者,在裡頭塞著半筐桃葉。或者在桃子產量低時,拿別處的小毛桃冒充本地的桃子,又酸又澀,極其難吃。
想講理?那是沒門兒!
因為桃縣的生意並非願者上鉤,而是強行攤派下去的。
比如有外地商販想進京做生意,就必須先到桃縣去買上幾筐桃,取得一個購貨憑證,才能拿著這張憑證,帶著自己的貨物進城販售。
而這個政策,便是謝應臺當年在戶部任職時,親自制定的。他說目的是為了保護京郊百姓的利益,進而維護京城安穩。
但實際呢?
以張書吏家舉例來說,他家種的幾棵桃樹掛果想賣了,除非賣給果園,否則為了“規範市場”,便不準在本地售賣。
但若是賣給果園,每斤收購價只有區區十來文,還得是完好無損的乾淨鮮桃,根本賺不到幾個錢。
若想自行拿到京城或別處去賣,則一次不得多於三十斤。可這樣私人販售,加樹葉以次充好什麼的都不可能,全得由人挑揀。
而且也不可能賣不到六十文一斤的高價,正常就是三十文左右,品相好的偶爾能賣到四十文,已是極致,跟金陵物價基本持平。
而為了這樣的私下售賣,他們還得搭上許多成本。
還是以張書吏為例,他兒子張滿倉過年時來給寧懷璧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