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頁)
夏珍珍做這些事,努力修復與幾個哥嫂的關係,是為了她自己嗎?
並不是。
就算不憑她的蠶絲生意,只憑她的進士夫君,她完全可以不必這麼做,夏家上下就再也不敢怠慢她。
可她還是這麼做了,或許是為了彌補從前的虧欠,但更多的,是為了夏家二老。
因為不論女婿怎麼得意,但老丈人丈母孃沒有親生兒子,去跟著女兒女婿過活的。夏家公婆已經時日無多,夏珍珍實在不想看到,爹孃一把年紀,還為自己跟哥嫂們弄得一肚子怨氣。
所以她一覺醒來,便問寧懷璧可以做些什麼來彌補,而她的夫婿顯然給了她極好的建議。
果然,當夏大太太帶著夏珍珍去看過夏二太太,並且表示願意為她兩個孫女的親事出力時,夏二太太又是羞慚,又是感動,當場就表示,那蠶絲生意她不要了。
她從前是擔心兩個孫女沒有父親倚仗,怕她們嫁得不好,所以才要多搶些銀子做嫁妝。可如今寧家既肯出面替她孫女介紹親事了,那必然會比自己尋的好上十倍。那可是多少銀子都買不來的體面前程,她還去爭那些錢財還有意思麼?
就算她還有些小私心,但夏老太太那一巴掌,也讓她徹底清醒了。
公婆可以寬待她,但並不表示他們就能任她為所欲為。她想要過得好,日後還得靠著公婆兄嫂。
所以夏二太太更加表明心跡,希望不要分家,大家還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可此時,在後院,夏老太公卻是當著兩個兒子,還有老伴女婿和大孫子的面,正式提出了分家。
第75章公平
“樹大要分叉,人大要分家。從前是我老糊塗,總看不透。可如今我想明白了,趁著我們二老還明白,不如把這個家妥妥貼貼的分了,往後你們兄弟也還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倒省得跟如今似的,鬧得不得安寧。”
“爹,這事兒還要從長計議,您看您急什麼?”
看四兒子夏明達嘴上雖勸,但眉眼之中卻有幾分喜色,夏老太公心中暗歎,這才當真下了分家的決心。
“行了,都別勸了。老大你去你娘那裡,把家裡的田契賬冊拿來,跟老四先瞧一回,看有沒有什麼遺漏的,然後我再開始說。”
夏明啟眉頭緊緊擰著,是真心愧疚,“爹,您再想想吧。你和娘都健旺得很,咱們做兒女的卻鬧著要分家。這,這是不孝啊!”
夏明達心想要糟,卻聽夏老太公訓斥道,“胡說!趁著我和你娘精神好,把家分了,有什麼不孝的?若你再囉嗦,那才是不孝呢!你們要怕外頭名聲不好聽,咱們對外不說就是。”
看老爹心意已決,夏明啟只好去母親那裡拿了冊子,和弟弟二人一起翻看。
要說夏家產業有多少,兄弟倆心裡都跟明鏡似的,翻看也無非是走個過場。只是具體到要怎麼分,才是正經話。
夏老太公偌大年紀,對於百年之後的事,其實心中早已有了盤算。等兩個兒子看完,他就說出自己的分配方案。
夏明啟是長子,日後還要奉養二老,照顧二房那一家子婦孺,所以這所大宅,包括祖產都是他的。
這個夏明達沒意見。
夏家大宅過於簡樸,夏明達早就住膩歪了,正好不給他,他還有理由換新宅子。
而夏家原出身清貧,祖產基本為零,便是後來夏老太公置下一些田產鋪子,多半還要救濟老家的窮親戚。只有賠補,並沒有收入,誰拿誰吃虧,所以夏明達根本不爭。
等說到其他產業,夏明達才用心來聽。
夏老太公並不偏袒,長子要奉養老人,所以拿其餘產業的十分之三。至於夏家二子夏明泰雖下落不明,但房中尚有妻女,所以他跟老三夏明昌,老四夏明達都各分得剩餘家產的十分之二。剩下的十分之一,由長孫夏繼祖和女兒夏珍珍一人拿一半。
夏明達一聽,心中暗暗鬆了口氣。
夏老太公分得很公平,甚至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好些。但問題就在於,這些產業裡,金銀、田產、鋪子具體哪個要給誰?這裡頭的學問就大了。
要說鋪子肯定是最賺錢的,良田次之,最不值錢的反而是金銀,但要怎麼分?
夏老太公開口了,“二房沒有男丁,就算老二媳婦日後想抱個外孫回來過繼,待孩子長成也須得二十年。所以她們只拿田地和金銀。不管是送女孩兒出嫁,還是留著傍身,幾個婦道人家,都好打理。”
老太公喘口氣,接著道,“至於你們三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