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聽及此才知道,原來她娘根本就沒出過痘疹?那她擔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徐媽媽嘆了口氣,摸摸她的頭,“這就是當孃的心啊。”
這世上或許只有當孃的,才肯不要命的為孩子們這麼拼。
寧芳突然,也很想哭了。
第60章大郎
聽說長房那邊兩個孩子都平安無事了,寧守信也鬆了口氣。
真若為了他們二房修個墳,就鬧死人家倆孩子,他也覺得於不忍心。
此時恰好寧珂來請,“墳已經挖好,三叔公去瞧一眼。只等挑個黃道吉日,遷過來就是。”
寧守信過去一看,更加滿意了。
因地方有限,那位馮姨奶奶的墳雖然往前挪了不少,但也沒佔多少地方,就算修得再精緻,卻也算不得大氣。比起旁邊寧守信他親孃,二房正室夫人的墓穴顯然要差了許多。
寧守信承認自己沒本事,不能替他娘掙迴風光誥命,但他也絕對不願意眼睜睜的看著一個老姨娘,越過他娘去。
故此之前在寧四娘跟二房頂牛時,他一直沒開口,其實心裡是暗暗歡喜的。
如今在族老們都說這個墓修得委屈了時,寧守信也很“通情達理”的表示,“能修成這樣,已經全仗族人們出力了。便是兄長回來,想來也無話可說。”
族老們紛紛點頭,都覺得這位三太爺雖然沒當官,但為人還是很明白事理的。
寧守信既佔了便宜,自然要把那乖賣到底。
遷墳那日辦得格外隆重,又請了位族老將修墳一事寫明書信,給他哥送去。反正長房孩子發痘疹也是有證可查,到時可別怪他沒出力。
這日事畢,正要去長房瞧瞧兩個孩子,忽地卻見一位三十許的青年,帶著數個隨從,快馬趕至。
要說寧守信還是有幾分眼力勁兒的,這些人雖著便裝,但他仍是一眼看出,應該是哪裡的官吏。
正想著這附近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卻見那為首的青年跳下馬來,到他跟前行個了禮,“三叔公安好!”
寧守信定睛細瞧,“喲!這不是大郎麼?你怎麼回來了?”
※
下溪村,寧家。
自從兩個孩子病癒後,似乎好事一件接著一件。
就在今兒一早,上下溪兩村村民千呼萬喚的蠶種終於到了。
寧芳再也沒想到,來送蠶種的,居然是一個半瞎眼的老嬤嬤,和她的傻兒子。
這對母子姓賀,其中母親跟徐媽媽差不多年紀,但個子略矮些,一身布衣荊釵,但渾身氣度比徐媽媽還高出幾個頭去。
兒子三十大幾了,好似腦子有些問題,成天傻呵呵的,話也說不清。只是有一把子傻力氣,聽說過完年就揹著他娘,硬生生靠雙腳走了一個多月,才找到這裡。
起初二人尋上門來時,小丫鬟看一個瞎一個傻,還以為是來討飯的,便遞了兩個饅頭過去。那賀大牛接過便吃,卻給他娘一巴掌拍在地上,指著小丫鬟便罵了起來。
“……原以為,主子讓我們來,府上必是明白事理的,沒想到也這樣狗眼看人低。就算我們母子衣著寒酸了些,可一不討二不要的,怎麼就拿人當乞丐了?”
在東廂房收拾出的會客廳裡,耳聽著這位賀嬤嬤又夾槍帶棒的數落起來,寧芳一個頭足有三個大。暗自尋思,也不知程三上哪兒找了這位嬤嬤過來,竟不是來送蠶種,倒象是教書先生。從進門到現在,罵完小丫頭,又數落起寧府。茶水足足喝了三壺,還不見她停歇。要不去上個茅房也好啊?
還是寧四娘聰慧,開始聽著這嬤嬤在門口罵小丫鬟,她便避而不見了,只讓寧芳和夏珍珍去,讓人好出口氣。結果母女倆就一直聽了小半個時辰的訓,虧得二人脾氣好,換個一般般的,早發火了。
眼看又一壺茶水見底,夏珍珍還挺客氣的讓小丫鬟再去滿上。徐媽媽有些看不下去了。恰好廚房飯備好了,徐媽媽便插了個話。
“才廚房來說,麵條已經煮好了,給賀家兄弟的已經端了過去。嬤嬤是在這邊吃,還是端過去同吃?”
賀嬤嬤這才瞟徐媽媽一眼,嗆了句,“咱們下人,哪有在主子屋裡吃飯的道理?擺我兒子那裡,我一會兒就過去。”
然後才道,“因受過主子大恩,如今叫我們來,也不得不來,不過有件事可得說清楚。”
好半天終於聽到正題了,寧芳忙賠笑道,“嬤嬤請講!”
賀嬤嬤道,“蠶種可以給二奶奶和姐兒,但我們母子也須得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