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頁)
那寧守儀也是成親多年,元配卻一直沒有生育,也不知納了多少個妾,才生了兩個庶出的兒子。
但庶出的大兒子又是短命的,才娶妻生了子,便一病死了。後來等到寧守儀的元配過世時,他年紀已大,眼看再難有生育,他便將生育庶出幼子的姨娘扶了正,這才勉強續上了嫡出的名份。
可聽說那位也不怎麼成材,雖然一直給寧守儀帶在身邊親自教導,至今也沒考到什麼象樣功名,典型的虎父犬子。
而這位因自幼體弱多病,被留在金陵的孫子寧珉,正是寧守儀庶長子所出的嫡子。雖娶妻也有幾年,卻因身體不好,一直沒有生育。
因身體不好,寧守儀自然沒什麼要求,親戚們更加不願多管。於是寧珉雖也長大二十五六,卻是十分的不懂事。虧他名字還叫寧珉,為人卻是極其的不靈敏。
只聽族叔說那是塊好地方,只是大房不肯相讓,他就信了。跑來哭求磕頭,扮盡了可憐。
若這小子能講理,寧四娘她倒也不怕。
可這小子翻來覆去就那麼一句,“請姑母垂憐!”
不管寧四娘怎麼好說歹說,他都一概不聽。費了半天唇舌,他就繼續落淚,然後仍是這一句。
若這是個滾刀肉,寧四娘也有法子治他。
偏偏這小子生就骨瘦如柴,看著就可憐兮兮的,她當姑母的若是出手重了,還真怕一個大耳光子就把他抽死過去。
更討厭的是四房的周姨奶奶婆媳幾個,又不關她們的事,也日日跟來打抽豐似的跑來蹭吃蹭喝,只說“念在親戚一場,何必如此絕情?”什麼什麼的,全是一幫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偏囉嗦完了,還跑到西廂去佔便宜。
今天一對虎頭鞋,明天一塊如意鎖的,夏珍珍面嫩手鬆,也不好十分攔著。寧四娘想息事寧人,便把那婆媳幾個縱得了意。天天打著看孩子的藉口,過去搜羅好東西。寧四娘煩得不行,偏生趕又趕不得,還得好飯好菜的招待她們,十分窩火。
怎麼辦呢?
寧四娘是真有些發愁了。
第59章見喜
看祖母好容易在鄉下過個年,養好了些的臉色,又因遷墳之事,鬧得又一日日憔悴下去,寧芳也著急。
這日好不容易把人送出門,她出了個主意,“要不把大伯請回來?”
這辦法其實寧四娘早想到了。
她一個長輩跟侄子歪纏,許多話實在不好話。但若是有兒子在,平輩之間,就好說話了。尤其庶子還是當官的,說話會有份量些。
可她才剛剛罰了庶子,現在就把人叫回來,這樣好嗎?
寧四娘正發著愁,忽地聽到西廂房傳來一陣嬰啼。未免更加心煩意亂,恨聲道,“連個孩子都帶不好,你說她還有什麼用?”
雖明知這是無妄之災,可寧芳也不好出聲替母親解釋。幸好孩子哭聲很快止住了,徐媽媽過來回報。
說是周姨奶奶身邊一個小丫頭不當心,剛在夏珍珍那兒換炭火時摔了手爐,把正睡覺的安哥兒驚到了,所以啼哭。夏珍珍已經哄住了,正玩呢。
寧四娘很少這麼遷怒,發完火自己也挺後悔,再看一旁的大孫女,便嗔道,“你既在此,怎不也勸勸祖母?”
寧芳笑道,“祖母心裡生氣,便是罵罵我們又怎樣呢?那書上二十四孝裡,還有臥冰求鯉的呢,如今不過白挨兩句罵,能讓祖母消消氣,便是我們盡孝了。”
看她懂事,寧四娘也笑了,“孝順是對的,但那些傷身子的傻事可不能做,否則就是愚孝了。”
雖說笑著揭過此節,但她心裡總有些過不去,便吩咐廚房晚上加一道紅棗烏雞湯,單給夏珍珍補補。
不過這麼一打岔,卻讓寧四娘忽地生出個主意來。
摒退旁人,悄悄跟大孫女一商議,寧芳萬分讚歎,“還是祖母有辦法!”
是夜,寧四娘就藉口心情不好,留了寧芳在東廂房陪她住。
等到天明,那寧珉和周姨奶奶婆媳幾個又要來哭勸時,祖孫倆正想演戲,誰知徐媽媽慌張來報,“太太太太,五姐兒好似見喜了!”
啊?
這下不止是寧四娘,連寧珉也慌了神。
小兒見喜,便是出痘疹。會過人不說,還極是兇險。他自小病病歪歪,病沒少得,可痘疹還真沒出過,當時一聽就怕了。
周氏婆媳更加不敢呆,“我們家還有孩子,只怕呆久了要帶回金陵去,便不久留了。”
她們這一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