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好歹孃的一片孝心,總得見了外祖外祖母,磕個頭才是!”
寧四娘看她那一臉的鬥志昂揚,卻是笑了,“你且等等。”
話音未落,便有人報,說是夏家來人了……
泰興縣,夏府。
雖然人人皆知夏家有錢,但夏府卻修得並不如何壯麗,反而略顯簡樸。這是夏老太公生性低調,不喜張揚,也是唯恐日後兒孫喜好奢華,壞了門風所致。
卻也不是沒有例外。
在夏家偌大一片樸素的青磚黑瓦里,後花園裡緊鄰老兩口居所的一處雕樑畫棟的二層繡樓,就顯得格外精緻而突兀。
只是此時,這裡平日除了打掃,從不許人隨意靠近的小樓裡,卻傳來老婦人壓抑的嗚嗚哭聲。
第48章認錯
“……你這死老頭子,委實也太狠心了。我可憐的珍兒,竟是連家門都進不得了……”
一身樸素的藍布大襖,如尋常人家老頭打扮的夏老太公,正坐在那邊,勸解著自家同樣衣著樸素的老伴。
“不讓他們把怨氣發出來,你讓珍兒如何與她幾個兄嫂和解?”
“縱是要和解,難道你我出不得面?珍兒這次是回孃家送年禮,不是尋常時候,這樣在大門口打她的臉,你讓珍兒回去之後,如何做人?”
“這你倒可以放心,親家太太是個明理的人,不會怪她。”
“我知道親家太太是個好的,可她家那些下人呢?難道也不嚼舌頭根子?還有那個什麼姨娘!如今女婿正往高走,卻給人這樣作踐我姑娘,偏偏也是我養的兒孫。還不知珍兒回去,要如何傷心……”
夏老太太哭得更傷心了。
夏老太公未免也嘆起氣來。
夫妻倆前頭四個生的全是兒子,將近半百的年紀,才意外得了個老來女。夏珍珍自從生下來,老兩口真是頂在頭上怕嚇著,含在口裡怕化了,護得跟眼珠子似的,愛如珍寶。
卻沒成想,這份寵溺卻害了孩子。
當然,自家小閨女的本性是好的,純真善良,只可惜太不諳世事了些。夏老太公每每想起來就發愁。
就算親家太太是好人,女婿也厚道,可到底一個姑娘家,還是要有孃家撐腰才能硬氣。可女兒這些年偏偏得罪狠了哥嫂,日後若他們去了,這個孃家還有誰肯照應她呢?
“老太公,老太公!”正發著愁,忽地身邊多年老僕福伯駝著背,小跑著來報信了。
“你也慢些,仔細摔著!”
人到老了,反而更能理解夏老公婆疼惜幼女的心。福伯也顧不得喘口氣,就樂呵呵說起要緊事,“大太太到底還是知道了,已經讓大爺帶著小少爺追去寧家賠罪了。老太公,老太太,都不必著急了。”
一聽這話,夏老太太不哭了,夏老太公也瞪起眼睛,“當真?”
“是真的。老奴的孫子也跟著去了,走前特意悄悄跑來說了一聲。大太太知道之後,氣得不行,頓時把大爺和大奶奶都叫去罵了一頓,還叫瞞著你們,怕惹得你們傷心。”
“阿彌陀佛!”夏老太太立即唸了句佛,總算安了些心,卻又感動得紅了眼圈,“大太太也病著呢,還勞她這樣操心。我們這些老不死的,若不是放心不下珍兒,真是早該去了!”
“哎喲,老太太,您可別這麼說。有您和老太爺長命百歲,才是家裡的福氣呢!”
可夏老太太又擔心起來,“可存儉那孩子性子倔,要是到親家那兒又鬧起來,豈不更糟?”
這點夏老太公卻不擔心,“親家太太是聰明人,自會料理。這事咱倆就當做不知道了,你趕緊洗把臉,咱們跟往常一樣,聽戲去!”
看老伴都這麼說了,夏老太太也忙應下。
不多時,聽後院裡如常傳來家養戲子,咿咿呀呀的唱戲聲,夏家的大太太辛氏,也才鬆了口氣。卻也暗暗擔心,不知兒孫去了寧家如何?
※
梁溪,寧家。
聽說夏家來了人,寧芳正待去迎,可先來的只是個報信的家丁。
“……我家大爺和小少爺正在來的路上,恐親家奶奶誤會,故遣小的先來報個信。望親家奶奶和姑奶奶都別生氣,等主子來了,自當賠罪。”
寧四娘毫不意外的笑笑,命人帶這下人前去休息。
正想教導孫女回頭等人來了要有禮貌,誰知竟是又有一拔上門的。
是外出做官的長子寧懷瑜,也派人送年禮回來了。
寧家大奶奶梅氏身邊的管事金奶孃,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