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她是想著昨兒剛表揚過畫眉針線有長進,可以賣幾個錢了,怕寧芳就此上了心。
可寧芳卻翻個小白眼,“你們呀,別瞧不起人,聽好了,我說的是——養蠶!”
她這一說完,還以為會贏得滿堂彩,起碼贏來幾個震驚的眼神。
誰知一向老成的徐媽媽當即搖頭,“姐兒就別說笑了,那蠶哪是好養的?金貴著呢!”
老孟更是樂出聲來,“哎喲我的姐兒,你這倒是條生財的路子,可我們沒本事幹呀!我們這些種地的粗人,就一把傻力氣,哪裡養得了那麼嬌嫩的東西?你要是想養,等開春我去給你討一張蠶紙來,養著玩吧。”
他說著抬腳就要走,覺得還是做藕粉碗蓮比較正經。
他已經盤算過了,村裡挖出來的野藕足有上千斤,就算只加工出一百斤藕粉,也能賣出十幾兩銀子,再加上碗蓮,少說也能掙三四十兩,就算按老規矩一半上交東家,剩下的也足夠全村家家戶戶過個好年了。
寧芳急了,“你們怎麼這樣?養蠶有什麼難的,我都會!還有程家三舅公,他都答應給我好蠶種了!”
看女兒這麼著急,夏珍珍趕緊把老孟叫住,“你且別走,我看芳兒說得很有道理。我雖沒養過蠶,卻聽我爹說,因貴人愛穿好衣服,養蠶利息可高得很,只是好蠶種難尋。那程家真有辦法弄到?”
正是正是!寧芳拼命點頭,“不過這話,你們可不許出去說!就說蠶種是咱們自己弄來的。”
她還想趁勝追擊,說服眾人。誰知徐媽媽的關注重點卻不在這裡。
“程家肯認咱們做親戚了?還讓你叫他三舅公?”
看她那一臉驚喜,寧芳不得不打斷思路,先做個解釋,“是。他說按輩份,連爹也要叫他一聲舅舅,叫我以後喊他三舅公。還答應回京城時,替給爹爹帶東西的。”
徐媽媽高興壞了,“哎喲,這可真是天大的好訊息,可得趕緊打發人跟太太說一說!”
“哎呀,你們先聽我說正事好不好?”
看寧芳急得直跺腳,好歹夏珍珍出馬,再次把徐媽媽也攔住了。
“你們且聽她把話說完,再去也不遲。”
“好吧好吧,那姐兒你快說。”眼見他們還是一副敷衍的表情,寧芳無奈想了想,決定用一個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提起眾人的興趣。
第38章返程
“那上溪村不是桑樹多嗎?三舅公說他走前會立份文書,全權委託給我,再弄些好蠶種,讓我來養蠶。從三月開春,到十月入冬,一年最少能養四五趟呢。我抽空算了算,咱們全村一共三十多戶人家,按一家騰出一間空屋子算,至少能架十張匾。就算一年只養四回,至少也能結出一二百斤蠶繭,你們算算,這是多少錢?”
屋子裡默了默,然後老孟問,“這是多少錢?”
沒養過,誰知道啊!
寧芳只能拿著自己計算的小紙條,告訴他們,“一斤鮮繭大概是四十文,幹繭能賣到一百。若咱們自己紡成絲,按一斤出二兩算,一百斤也有二十斤的蠶絲,這個……”
老孟忽地呆呆接過話,“這個一斤是一兩銀子,我上回去城裡趕集,親眼看著別家賣過的,就一斤八兩,換了一兩八錢銀子。要是二十斤……”
老孟忽地覺得有些口乾舌燥,算不過來了。
他,他得靜靜。
下溪村一年種地餵豬,再加上養雞餵魚,能收入多少?
不過是一二百兩銀子,還見不到現錢,都是按實物估算的。所以夏珍珍想到可以做藕粉及碗蓮來賺錢,全村人就這麼積極主動的來幫忙。
莊戶人家,見點現錢不容易,無非是從雞屁股底下摳著,偶爾挖些山貨攢的。平時倒也能自給自足,可遇到生病災年要用錢的時候,誰家不是砸鍋賣鐵,甚至賣兒賣女?
可是如今,卻有人可以帶來一條讓每家年入二十兩,興許還能更多的財路,這讓老孟還如何保持淡定?
使勁的嚥了幾口唾沫,卻發現完全不能扼制那激動的心情,老孟也就不管了。
連珠炮似的追問,“姐兒說的可是真的?不是誑我?那程家真能有好蠶種?可若有這樣好事,他怎不交給他們村,反要給咱們呢?”
“不必問了,此事必是真的。”徐媽媽甚有見識的接了話,“你只管想想,前些天上溪村是怎麼對人家來著?還有,如今那邊王府裡的小公爺,可是哪裡的人?”
一拍大腿,孟老莊頭明白了。
老英王過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