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頁)
離開我大周境內,且此生不可再踏入我大週一步!若然違背此約,則立殺無赦!”
一句話出口,四周頓時一片轟然叫好聲:
“好!”
“仁義武館威武!”
“陳大人英明!”
隨之便是一陣鑼鼓喧天的聲音,卻是有百姓自發組織了舞獅隊,正敲鑼打鼓的從長街另一頭又蹦又跳而來。
一路走來,竟是越來越多的百姓參與到慶祝的隊伍中來,唱小曲的,扭秧歌的,簡直不能更熱鬧。
遠遠躲在人群中的吉春抿了抿嘴,眼中閃過一抹刻毒神色——
這個大仇自己記下了。
隻眼下最重要的事是趕緊組織商人運來精米等上等的糧食——
這些全是陳毓的要求。當時的原話是“敢拿不好的東西糊弄本縣令,那些兵器你們就不要想了,小爺我就是全拿來當燒火棍用也不放一件到東泰”!
吉春可不敢認為這陳毓是在開玩笑。好不容易攝政王不再追究自己的過錯,要是這件事再辦砸了,自己連拿著這些年攢的銀兩回家當個田舍翁的念頭都不要想要,妥妥的得自殺謝罪。
也因此,督辦起此事來,愣是比陳毓還要精心,竟是差不多每一斗糧食都得自己過目。可週人有一句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眼下東泰什麼都不缺,唯一的短板就是武器了,只要武器上的去,想要收拾東泰還不是跟玩一樣。
等我大東泰武士拿著這些武器殺回來時,我要親自拿著一把刀把這陳毓給凌遲!
吉春不停的磨著後糟牙,一遍遍的在心裡唸叨著,終於覺得心裡暢快了些。
“哎呀大人,您不知道今兒個多熱鬧。”待得晚上趙城虎幾人回到縣衙時,雖是擠得頭上的帽子都掉了,卻是個個興奮的眼睛發亮,更是瞧著自己懷裡被人塞得雞蛋了、甜瓜了,甚而還有花,一個個傻樂的不行。
本來陳毓派他們出去,是為了防止東泰武士會有什麼極端舉動,沒想到那些東泰孫子們一個比一個老實不說,百姓更是因為瞧見幾人的官府衙差服飾,對眾人簡直不能更禮遇。
尤其是所有人崇拜的小眼神,看的幾人簡直比吃了人參果的感覺還要棒。
更深切的體會到,眼下整個苜平縣,自家老爺的威望高到一個多麼不可想象的程度。
放下手裡的規劃圖,陳毓笑了笑,下一刻卻是揉了揉眉心——
也輕鬆不了多長時間了。
明年周朝就會發生幾乎席捲整個東部的百年難遇的旱情。
自己眼下要做的一是發動所有百姓挖渠打井蓄水,然後就是備戰!
☆、第190章 190
“幾個糧倉全都滿了?”陳毓滿意的點頭,用力拍了下趙城虎的肩膀,“幹得不錯,對了,還得想法子繼續往東泰‘走私’兵器,切不可懈怠。”
“是。”趙城虎點頭,臨出去時又想起什麼,“依然是讓他們用糧食換嗎?”
要自己說,讓他們送銀子不更簡單嗎?卻偏是要糧食,難運不說,還得想法子讓對方不至起疑——
話說要不是大人英明神武的形象已經在心裡牢牢紮根,自己都會懷疑狀元爺腦殼是不是壞掉了好嗎,不然,為什麼放著真金白銀不要,偏要要那些勞什子糧食!
有此想法的可不止趙城虎幾個,苜平縣百姓何嘗不是也時常發出一樣的感慨?
實在是自打秋收過後,陳大人就日日督促大家深挖河、廣建渠,本來大冬天裡,在家裡貓著多好,大人卻偏要大家都到外面來折騰,光深井都不知道又挖了多少口。
當然,後來大家也聽說了,據說這就是陳大人家為官的傳統,陳家老太爺也就是小狀元的爹、眼下的那位伯爺,每到一地任官,最喜歡的也同樣是挖溝建渠,然後就是鎮日忙著帶領百姓開墾荒地,說是有災防災,無災求利,反正是有備無患。
眼下狀元爺頗有乃父之風,倒也無可厚非。更不要說苜平百姓可是知足的緊,求了多少年,才好不容易求來這麼個好官,隨狀元爺怎麼擺佈,大家都樂得捧場,權當哄狀元爺開心了——
這麼大點兒年紀,又如此精緻的容貌,光是看著,就讓人心裡止不住的發軟呢。
更別說冬日裡不好找活幹,狀元爺可說了,但凡去服役的,飽飯管夠,家裡少了好幾雙筷子,可能省下不老少糧食呢。
其實依照陳毓慣常的做法,服役的百姓吃飽飯之外,還會發些口糧。只一則前任縣令治下,國庫中幾乎是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