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4/4 頁)
是要做官的舉人老爺了,她們自家人都注意著不再叫瑾瑜作二狗,而是喚瑾瑜的字,這趙氏居然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兒,叫瑾瑜二狗。
不過沒有當場發作,左右清水溝的人都知道瑾瑜的小名,再說她們瑾瑜現在是有身份的人,她不能小家子氣像潑婦一樣,給瑾瑜丟份。
趙氏已經領著一家子擠到瑾瑜跟前,滿面笑容,“二狗啊!沒想到你這麼快就出息了!要回來也不提前打聲招呼,我們也好漿洗被褥讓你歇息。”
大伯附和道:“是啊,你也知道家裡的情況,現在忙秋收,沒時間收拾,屋裡亂七八糟的一團,怕髒了你們的衣裳。”
瑾瑜頓了幾個呼吸沒有接茬,說實話他有些尷尬,大伯母是什麼樣的人大夥心知肚明。
之前他還沒有考上秀才時,大伯母話裡話外都透著對他們家的糟踐。
看不上他們家比較窮,看不上他們家人丁單薄,還瞧不起他花精力去讀書,覺得他在做無用功,等著他考不上好看笑話。
而大伯家其他人,都是默許大伯母這種行為的,沒人說大伯母半個不是。
後來他得了縣案首,按例進學授了秀才功名,再回來擺席時,大伯一家的態度就好了不少。
時至今日,他考上了舉人成為候補官員,大伯母這自發熟稔,佯裝責怪的親切口吻,實在顯得不倫不類。
果然趨炎附勢無處不在,想要不被別人看不起,就需奮力往上走。
想到此處,瑾瑜也掛上笑容,看上去十分親和,“我們臨時決定回鄉,來不及捎信回來,不過無事,雖然如今我有了功名,但人不能忘本,環境艱苦若大夥都忍得,我們又有何忍不得?不礙事,照舊就好。”
這話一出,周圍村民看大伯母一家的眼神就變得有些微妙。
瑾瑜不提,他們多數人還沒反應過來,並不覺得趙氏那話有何不妥,只當是瑾瑜有了功名矜貴起來,趙氏怕惹得瑾瑜不喜才出此言。
經由瑾瑜一說,就顯得大伯一家看瑾瑜中了舉人便巴結於他,畢竟趙氏是什麼樣的人村裡人有目共睹。
而瑾瑜並未因中了舉人就用鼻孔看人,一如既往謙遜有禮,沒有忘記自己也曾是清水溝農夫中的一員,將自己與眾人一視同仁,實在討喜。
當下眾人看瑾瑜好似又順眼了幾分,心裡默默給自己提個醒兒,像趙氏這種捧高踩低見風使舵的牆頭草,深交不得。
大伯和趙氏沒聽出瑾瑜話裡有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