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以防挾帶作弊小抄入內。
應試者眾多,點了五十人便說此為一排。
冬青送瑾瑜到龍門外便不能進入,只能目送瑾瑜沒入漆黑人潮。
瑾瑜手提考籃,搜子從頭到腳給他搜了身,後隨著人流進到院裡,已有衙役舉著火把,提著燈籠站在院邊維持秩序。
主考官已站在高臺上,教官轉向考官一揖致敬,叫了為考生作保的廩生向考官致敬,站於考官身後等待。
待時辰差不多,有人開始喊名,被點名者進中廳大堂接考卷,說出自己是哪位廩生作保,旁邊的廩生確認無誤,便回以為其作保,考生方入最北一廳。
接到的考卷上,有座位號,坐定後便可開始作答。
瑾瑜點名靠前,看著考卷上的八列十三排,抬眼找了一會兒才找到自己的座位。
坐定後先看了考卷題目,確實跟這些天打聽來的一般無二,這第一場,考的是大學文一篇,詩經文一篇,篇幅都相對較短,以帖經方式做題。
說白了就是填空題,一些句子遮去首尾,一些句子遮去中段,一些句子整句掩去,需要把這些缺了的填上正確答案。
若是差了幾字,卻依然通順不影響其意,倒也可以勉強算對。
不過自然是比不上一字不差的。
瑾瑜心下歡喜,這就跟老師點你名上黑板做題,而那一題你剛好會做的感覺一樣。
當即往硯臺里加水,細細磨了墨,為防止手抖導致字跡錯亂汙黑,瑾瑜選擇枕腕書寫。
一筆一劃慢慢填寫,過程行雲流水,一點都沒有卡頓,畢竟他背書不是白背的。
其間偷偷抬眼看旁的人,少許人臉上喜意難言的,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題目恰好是他背下了的。
一些人十分穩重,低著頭奮筆疾書,便是胸有成竹的。
再有少許準備渾水摸魚的半瓶醋,寫到一半就抓耳撓腮無從下筆的。
詩經文不止要填上空缺,還要求寫出其意,這個靠的,也是記性。
如果你學過,並且記下了,就只需要工工整整寫上,保證字跡清晰無錯亂。
如果學過沒記下,或者忘了的,就只能靠瞎蒙。
前面兩道題瑾瑜花了兩個時辰時間,雖然記下了,但寫字還是需要些時間的,寫完要晾乾墨跡,以免不小心擦到就暈染。
最後一道題,就是瑾瑜一直頭疼的五言六韻詩。
題目是“人不知而不慍。不限韻,五言六韻。”
這個題目算是很簡單,出處一目瞭然,基本讀過四書五經的人都知道。
但難就難在你要把這些字拆分開,融入自己的詩裡,詩裡不能重字。
首句先破題,次句再承題,且不能偏題。
瑾瑜慶幸的,是這考題沒有規定壓什麼韻腳,否則限制就更大,更不容易作出來。
考試限當天交卷,這一天還剩下大半時間,只得拿出草紙作稿,將想出來的句子寫在上面琢磨,看能不能湊一首工整押韻且不偏題的詩。
第51章 初試
冬青在考場外站了片刻,心裡想著乾等在這也沒用,左右都幫不上什麼忙,於是轉身回了寓館。
回寓館後,冬青把這些天閒來無事複製的挑花刺繡拿出來,想了想,拿上針線盒,捲起抱在懷裡往外去了。
冬青尋思她陪瑾瑜進城考試,瑾瑜倒是刻苦讀書,她並沒有什麼事可做,就在進城前去趙記布莊買了一匹網格布料帶進來。
照著點製做得多了,一些花色她都已經記下來,不用對照也能複製原來瑾瑜點出的花色。
這些天瑾瑜每日讀書,冬青就在旁邊點了數套挑花刺繡。
今日瑾瑜入場考試,冬青便帶上挑花刺繡,按照陳君然之前的指引,去了賣布料成衣的街道,準備在那裡把這幾幅刺繡賣出去。
抱著一卷網格布,穿過人潮,來到目的地,找一處空地。
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冬青一籌莫展,縣城不像明山鎮,在明山鎮挑花刺繡的名聲在外,不愁銷路。
但縣城的人很少接觸這東西,就得從頭開始。
陳君然在縣城半年,推廣挑花刺繡的效果並不明顯。
因為他主業是念書,閒暇之餘做出幾套刺繡,又沒有瑾瑜和冬青的經驗。
只是透過同是寒門同窗介紹,陸陸續續賣出不足十套,賺了七八兩銀,心裡也滿意。
冬青索性在後麵店裡借了個小凳,跟旁的小商販坐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