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素汞,然後用製成水銀溫度計。
水銀做的溫度計比水效果更明顯。
秦墨把這個實驗室裝在這麼密切的地方,也就是知道,這融合了現代科技的實驗小屋,裡面肯定時不時會有現代的化學危險的東西出來,對人體有毒的,有灼傷人肌膚的,就怕這些人現在不小心觸碰了,會傷害到自身。
實驗室隱秘,秦墨心中才踏實。
第一次的人工孵化技術等於是失敗了。。
從實驗室出來的秦墨長長的疏了一口氣。。
但是並不氣餒,畢竟這古代不比現代,各種精準的科學實驗儀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敢於嘗試就肯不錯了。。
失敗不可怕,有句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第一次失敗,說不定就有第二次的成功。
但是秦墨為了積攢精力,便先休息了一個月。
這一個月之後,也再沒有去做這孵蛋的實驗。
只是,這一年一度的春耕就要來了。。
秦墨很重視這次的耕種,提前半個月就下鄉去,看了自己置辦在城郊的好幾大片的土地。
那些農民們也一早用牛把土壤的土顆碾碎,便聽秦墨的話,種小麥。
地裡種麥,田裡栽稻。
然後這立馬就是農忙的一個月到了。
種小麥,挖紅薯窩子。
秦墨細細觀察那些人種地,種小麥時,有些麥行間的間隔不對,撒種,有些的密,有的窄,有的人想收多,便多撒了麥粒,其實,過密的植物長起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負面的原因,最大的一種,就是最後結不了穗,因為肥力有限的土壤承受不住過密的那株苗對肥力的拉扯,有的枝葉小,只能結很小的穗。
當然太稀了也有問題。
這些人種田用的種都是舊年的存糧,很多還是選了最好最大的顆粒,只是希望來年多收點。
其實那麥種秦墨也看了幾家,反正各有個的問題。
有的麥子粒小,有些還有水份沒有曬乾,發芽只能發出大部分來。
而秦墨便看這些人丟下各家的麥種。
先看看這麥種能發芽的機率。
然後又叫這些人用去年秦墨囑咐各家發酵過的綠肥來稀釋了灌地。
雖然這麼人不懂秦墨為什麼要這麼做。
卻還是有不少人聽了。
古代人不知道合理用肥,卻不知道,這農作物能不能長好,這好壞大部分都在肥料上了。,
種子和肥料,氣溫,水,這些都是大前提下的東西,一般不會改變。
小麥的肥料需求,播種前提前施好基肥,保證苗期對各種肥料的需求。
這點秦墨一早就叫他們把去年培植的綠肥放進了土壤裡,鑲嵌在裡面,把土粒碾成細小的顆粒,備用。
而發酵過的液態綠肥用來追肥灌地。
按常規說,麥苗返青後需要氮肥,拔節需要鉀肥,孕穗開始需要大量磷肥。
而現在能統統取代這些的,只是綠肥,綠肥裡面這些需要的肥料都包含的有。
而種紅薯,秦墨便奇怪這人種紅暑的方法,卻是放紅薯在土壤裡由著它自由生根另髮根須出來。。
然後長新的紅薯,而秦墨記得,書上記載的紅薯種植是從母藤上,將藤剪開,然後三四月份刨土插新苗。
而秦墨便阻止了這些人,讓他們按照自己說的方法來種。
這些人雖然不解秦墨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這地都是秦墨的,秦墨已經說過,就算出了問題,一切租子全免,於是這些農民也高興。
她怎麼說自己就怎麼做。
而陳剛,也一舉一動聽秦墨的。
田裡地裡,那秧子還沒栽,就拋了秦墨叫他去年就用土培的那些髒物進田,他自己也搞不醒豁,只是他的飯碗也算是秦墨在掌控,秦墨叫他這樣做,他也便做。
而這春耕之後,誰都沒有想到,這赤水村又接連兩場春旱,水源吃緊。
那災情之慘烈,算是最近幾年又爆發了一次最大的。
青黃不接之計,沒糧食,又沒水灌地,天持續乾旱,不少人取不到水,只能去那幾裡外的河溝背
外的河溝背水。當初曾經最開始調戲過秦墨的周春花的丈夫也是因為上山背水,被那猛獸咬了,然後在床上躺了幾天,傷口感染,一命嗚呼。
附近連帶幾個村子一個月內都餓死了不少人。。
那災情慘烈的難以想象
估計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