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部分(第1/4 頁)
這次也不例外。
強渡馬斯河是計劃關鍵,德國飛機對馬斯河防線狂轟濫炸,德國重炮向對岸發炮,馬斯河南岸的法軍幾乎崩潰,古德里安沒在城裡休息,就命令工兵連夜塔橋,第二天一早德國坦克部隊就衝過馬斯河,迎面對上增援過來的一個法國步兵師,將他們擊潰。
接下來,德軍和法軍展開一場坦克大戰,結果德軍大勝,古德里安根本沒時間慶祝勝利,就爭分奪秒行軍,去抄英法聯軍的後路。
馬斯河一役,僅有一個不滿編的法國步兵集團軍根本無力招架,此時法軍主力不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就是在比利時,和英國人一道抗擊德軍b集團軍群。
馬斯河防線被打穿,死神的鐮刀降臨,無論是馬奇諾防線還是比利時的法軍,都面臨腹背受敵的險境,他們要輸了!
後來的局勢卻是如此,法國兵敗如山倒。
希特勒欣喜若狂,丘吉爾卻要不惜一切代價挽救困在敦刻爾克港的英國遠征軍,實施後來大名鼎鼎的發動機計劃。
(不過若是輸了這場戰爭,發動機計劃好像意義也不大了。)
一個半月,僅僅一個半月,法國就滅亡了,德軍兵不血刃就開進了巴黎。
納粹鐵騎橫掃歐洲,給世界各國上了一課,原來仗可以這樣打的,法國人的軍力並不差,裝備甚至還要先進一些,輸就輸在觀念上,他們太墨守成規了。
……
“精彩!德國人給我們詮釋什麼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好好地上了一節課。”
“又是一個臥薪嚐膽,勵志故事。”
武漢,軍委會,李、白、司徒勇、鄧鏗、苦艾等大佬討論歐洲的戰爭。不僅他們關注歐洲戰場,總理府也在時刻關注。
武漢如此,東京如此,南華如此,莫斯科和華盛頓也是如此。
人們再次見識到閃電戰的厲害,甚至被德軍的強大嚇到了——德軍秒殺世界第一陸軍!
德國人的勝利讓軍委會受到鼓舞,他們堅信他們走的道路是正確的,要求總理府同意新一輪擴軍計劃。
“擴軍500萬?不!我不答應!沒那麼個必要。”
宋子文一聽就不幹了,軍方居然提出擴軍500萬,他很是驚訝,接著又問了一句,“要對誰開戰?”
對誰開戰?
答案有三個,分別是英法,蘇聯和日本。
對英法開戰,主要是為了收回租界,歐洲爆發戰爭,英法無暇顧及東方,不用擴軍也可以收回租界,租界是瓜熟蒂落的結果。
那麼,還有誰?
日本還是蘇聯?
李白、司徒南這些軍方將領有不同意見,海軍和陸軍意見也不一樣,陸軍要北上,海軍要南下。
這戰略選擇不好選擇,北上還是南下?
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利弊,軍方和總理府沒商討出個明確結果,不過達成共識繼續擴軍,總理府同意把軍隊規模擴大到300萬,改名為國防軍,國家轉入半戰時狀態,動員退役軍人參加入伍,職位向女性開放。
開完會,宋子文、林一民、宋美齡、苦艾幾人聚在一起,談論局勢。
宋美齡首先說話:“又讓他猜對了,德國人輕易就打敗法國,世界第一陸軍就這樣德性?”
她口中的他,自然是司徒南,開戰之初,司徒南的電報就來到武漢、新唐山,他預測德國會戰勝法國,歐洲局勢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更本性改變,武漢和新唐山要做好準備。
宋美齡對此不信,沒想到司徒南的話又應驗了,好勝的她輸了一場,忍不住把氣撒在法國人上,口氣尖酸評論法國。
苦艾不接話,心裡暗暗震驚,司徒南發給他的資訊中,不僅預測戰爭走向,還特意提到阿登森林是戰役的關鍵。
這說明了什麼?
如果司徒南不是預測能力極強,就是收集情報的能力極強,對他的話應該保持一致的態度——相信他。
苦艾沒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見宋美齡看過來,他笑著搖搖頭:“結果出乎意料,我們對歐洲的情報收集能力有限,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日本和蘇聯上。根據情報顯示,日本和德國可能會簽訂秘密條約,日本人坐不住了。”
說完,看了看宋子文。
德國人最想結盟的還是中國,無論是進攻蘇聯還是進攻英法,兩國都有合作空間,開戰前,兩國大規模軍事和工業合作,國防軍的很多裝備都和德軍類同,軍中對德國態度友好。
既然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