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頁)
道的清清楚楚,他討好張守珪,以嗜吃的形象示人,不是有將自己的才華顯露一些出來,久而久之,讓張守珪對他放下了防備,兩人竟然像是父子一般相處了起來。
李瑁知道此事之後,就沒有再關注安祿山了,他本來就沒有想要了安祿山的小命,雖然那樣可以防患於未然,是的大唐不用顛覆在這個胡人手上。可是沒了安祿山,誰知道有沒有什麼張祿山,王祿山的,與其出現個李瑁完全不知道的人物,不如就留著安祿山,只要自己能夠有資本強大起來,來幾個安祿山他都不用怕!
而這次,李瑁得知安祿山被張守珪收為義子之後,得意忘形,竟然打仗的時候爭強好鬥,導致己方兵敗,所以被押解進京啦!
李瑁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整顆心都撲在這件事上了,哪裡還顧得上李瑛那些小伎倆。不過安祿山的進京從側面倒是讓李瑁相處瞭解決李瑛計謀的方法,所以這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李瑁想著,老百姓愛看熱鬧的心理多少年都不會變,想要將之前戲文的不好影響壓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個更加引得老百姓關注的話題,等人們都被吸引到新事物上去了,自然就沒人關注之前那點子破事了。
至於新事物是什麼,自然是要從安祿山身上下手啦!百姓關心的無外乎自己的日子不好過,打仗這種全國性質的運動,比皇室一點子八卦可有的聊多了,打贏了,百姓們可以聊大唐軍隊的威風,打輸了,自然群情激奮,想著怎麼贏回來。
這次安祿山不小心打了敗仗,可不是自動將話題送了上來嘛!他又是個胡人,這時候的大唐即便有胡人從軍,可是也都是底層士兵,像他這樣稍高階一些的本來就容易引起爭議。再加上李瑁的運作,百姓們很快就將注意力移到了安祿山打敗仗這件事上來。
李瑁很清楚安祿山這個人有多會拍馬屁,他也知道玄宗對這樣看上去憨憨的,傻傻的,什麼都不想,只知道忠心的人最有好感了,如果讓玄宗來處置安祿山,說不定就會放過這條毒蛇,可現在這麼一來,整個長安城都知道有這麼回事了,玄宗再想依照心意讓安祿山戴罪立功,可就不容易了。
不除掉安祿山是一回事,阻止他贏得帝心是另一回事,李瑁不覺得算計安祿山有什麼不對的,難道真的要等到安祿山在朝中、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勢力,自己的軍隊,到那時在對他動手嗎!!
當然不行!
(這樣一來,既解了李瑛給自己下的套,又阻了安祿山的一次機遇,真是一箭雙鵰的好事啊!必須給自己點個贊!)
好吧,好吧,說回正事,反正等安祿山進京的時候,他已經變成眾人圍觀的物件了,所以在安祿山心裡,對長安人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群好奇心極重,極其恐怖的人民~~
玄宗倒是莫名的高興安祿山替自己解了圍,可是,這個兵敗嘛,還是要罰的,就罰他撤去官職,當個馬前卒好了。就這樣,安祿山錯過了歷史上第一次見到唐玄宗的機會,本來應該“戴罪立功”,順便給皇帝老兒留下好印象的機會也沒了,等待他的將是和歷史不一樣的一條路!!
安祿山離京回幽州的那一天,李瑁的心情格外的好,他知道自己在改變歷史,可是,一直以來,李瑁有種自己知道那個人是最後的幕後大Boss,可是別人卻不知道,還一個勁兒信任那人的感覺,那種憋屈的感覺。這一次自己成功阻止安祿山刷玄宗的好感度,讓李瑁有一種吐出一口氣的感覺。。。。
所以開心了的李瑁將自己的一眾好友叫到了瑞王府,打算好好慶祝一下。雖然,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李瑁在高興什麼,所以其實只有李瑁一個人在那兒慶祝…_…|||。
王虎晨私底下問裴桓芝說:“裴哥,你知不知道王爺今天干嘛這麼高興啊,之前封王都沒見他這麼開心過,看王爺笑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感覺後背涼涼的~”裴桓芝其實也有這種感覺,但是為了維護自己在王虎晨心中的大哥形象,他還是保持自己平時說話淡淡的語氣,說:“王爺的心思又豈是你能猜出來的,行了,別瞎想了,將自己手頭上的事幹完才是正經事。這次契丹來人所為何事啊?”
王虎晨一下子就不開心了,求別揭傷疤!李瑁也注意到了這邊兩隻的動靜,主動走了過來,說:“你們兩在聊什麼啊?”
王虎晨便向李瑁告狀道:“還不是裴哥,大好的日子他非得說煩心事給我聽,害得我喪了興致。”“哦~咱們裴大人說什麼了呀?”
裴桓芝就知道王虎晨私底下是個沒正行的,平日裡在這幾個之交好友面前,根本就不掩飾本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