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3/4 頁)
“南方的女孩子都像你這樣,白白淨淨的,長得秀氣,讓人看著就喜歡。”
宋慕雯道:“那我代表南方的女孩子感謝你了。”
劉麗笑起來。
劉麗帶的東西很多,不僅帶了棉被水杯盆子之類的,還帶了幾個鹹菜疙瘩和一些奇奇怪怪的吃的,據她介紹,都是她們家那邊的特產,又能存放很久又飽肚,只是味道不怎麼好,劉麗說家裡只有丈夫一個人,還有兩個孩子要養活,家裡的老人也要錢,丈夫一個人也太辛苦了,所以她要節省點兒。
宋慕雯頓時覺得好幸福,家裡的婆婆公公不需要贍養,甚至還能夠補貼兒子們,二猛哥的津貼也不少,還有別的福利,自己也有一些積蓄,就算自己不掙錢,自己也不缺錢花。
聽說宋慕雯的丈夫在部隊,劉麗挺羨慕的,因為這年頭也就部隊的人待遇最好了,而且權利也大。軍嫂也是很受尊敬的人。
1978年個體工商戶在浙江省溫州市重現
溫州市特批溫州在東門試點開設城市農副產品市場,因“興無滅資”而消亡20多年的個體戶在溫州等地重現。
開啟個私經濟時代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全黨的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提出“社員自留地、家庭副業和集市貿易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亂加干涉。”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也開啟了個體私營經濟時代。
1979年“拾遺補缺”
4月9日,國務院首次提出了恢復和發展個體經濟:“可以根據當地市場需要,在徵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後,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的個體勞動,但不準僱工。對他們要發給營業執照,會同街道和有關業務部門加強管理,並逐步引導他們走集體化的道路。”
1980年鼓勵和扶植個體經濟
8月,中央提出“在國家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實行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方針。”將發展個體經濟作為解決就業的一條途徑,提出“鼓勵和扶植城鎮個體經濟的發展。”
全國第一家個體勞動者協會成立
8月9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個體勞動者協會。
溫州發放第一批個體戶執照
12月,溫州發放第一批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共計1844戶。個體戶章華妹領取了中國第一份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工商證字第10101號。
1981年全國個體戶首次突破100萬戶
到1981年底,全國個體工商戶首次突破100萬戶。
1982年“必要的有益的補充”
9月召開的黨的十二大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改革指導方針,“鼓勵和支援勞動者個體經濟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從此開始了1982…1985年個體工商戶和從業人數年均64%和77%的井噴式增長。
1983年“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1月12日,鄧小平在談話中說:“農村、城市都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勤勞致富是正當的。”鼓舞了個人勤勞致富。
“從事個體勞動同樣是光榮的、光彩的。”
8月30日,**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中南海接見了300多名全國個體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先進代表,他說:“從事個體勞動同樣是光榮的、光彩的。”
1984年“僱工大爭論”一錘定音
安徽蕪湖市傻子瓜子年廣九僱傭12人炒瓜子,引發了歷時六年的“僱工大爭論”。1984年10月22日,鄧小平一錘定音:“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麼?傷害了社會主義嗎?”這一爭論突破了“七下八上”界限,用實踐證明僱傭工人不是罪、發家致富更不是罪,從而推動了個體經濟向私營經濟發展。
1985年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誕生
溫州市是中國股份合作制企業的發祥地。1985年甌海登山鞋廠最先使用“股份合作企業”名稱。1992年股份制企業試點全面開展,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公司的成型。這是我國經濟體制上的重大突破。
1986年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成立
12月5日,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在北京成立。從此,數以千萬計的城鄉個體勞動者有了自己的全國性組織,在個私經濟31年發展史上,全國各級個私協會功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